《2020年度中國展覽數據統計報告》已在中國會展經濟研究會6月天津年會上發佈。
《戰疫前行 力促發展——中國展覽業2020年發展狀況簡要分析》,作為報告的前言一併發佈。這個分析旨在勾勒過去一年中國展覽業的發展大勢,以利統計報告的閱讀和傳播。
一、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展覽業遭遇嚴重衝擊。
2020年, 突然爆發的新冠肺炎傳染病疫情對於展覽業產生了嚴重衝擊。1月23日,武漢封城,全國進入戰疫階段。24日起,各地政府相繼要求暫停包括展覽在內的人群聚集性活動。據中國會展經濟研究會調查,至4月下旬,全國停辦的展會超過3500場,涉展面積超過5000萬平方米。
下半年疫情緩解,線下展覽逐步恢復舉辦。到年末,全國舉辦線下展覽總數為5408場,展覽總面積為7726.61萬平方米,雖較2019年分別減少50.98%和48.05%,但中國是全球範圍內唯一能夠正常舉辦線下展會活動的國家。
二、黨政高層充分重視展會作用,以求發揮穩外貿、穩投資、穩消費的多重功能。
1月20日,在雲南考察的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習近平,來到昆明國際會展中心參觀新春購物博覽會,瞭解春節前年貨市場供應及國內外商品展銷情況。習近平分別於9月4日和11月4日,通過網絡向2020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服貿會)全球服務貿易峰會和第3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發表致辭。他表示,中國將充分利用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等各類平臺,推動開展政策和經驗交流,建立和培育政府間、國際組織、商協會及企業間多樣化夥伴關係,支持各國企業拓展中國商機。
2020年是中央層面對於展覽業格外重視的一年。中共中央、國務院6月印發的《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總體方案》,明確提出“舉辦中國國際消費品博覽會,國家級展會境外展品在展期內進口和銷售享受免稅政策,免稅政策由有關部門具體制定”。中央各部門連續發文,要求發揮會展平臺在雙循環新格局下的積極作用。這些文件包括: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於支持出口產品轉內銷的實施意見》《關於進一步做好穩外貿穩外資工作的意見》《關於推進對外貿易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國家發展改革委、中宣部、財政部、商務部等二十三個部門聯合印發的《關於促進消費擴容提質加快形成強大國內市場的實施意見》,以及商務部印發的《關於應對疫情進一步改革開放做好穩外資工作的通知》。
三、積極探索線上展會,竭力促進經濟貿易。
為服務發展大局,展覽業者在困難環境下促進國內外的經濟貿易活動。2月7日,米奧會展(SZ:300795)全球首發純在線數字展覽平臺-網展貿MAX。2月26日,第3屆中國國際進口博會舉行網上參展簽約會。3月中旬,成都德納廣告標識展覽會、廣東古鎮燈博會、廈門中國國際漁業博覽會、浙江美業博覽會率先轉戰在線上。3月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會議提出兼顧疫情防控和對外經貿合作的要求,明確提出創新招商引資、展會服務模式,保障各類經貿活動正常開展。4月13日,商務部發出《關於創新展會服務模式,培育展覽業發展新動能有關工作的通知》。指出,創新展會服務模式是黨中央、國務院的重大部署,是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態化條件下推動行業加快恢復和發展的重要舉措。至此,全國線上展會的發展探索進入全新階段。
4月14日在北京開幕的中國-拉美(墨西哥)國際貿易數字展覽會,成為首個在線舉辦的國際貿易展會。6月15日,參展商超過2萬家的網上廣交會開幕。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北京出席“雲開幕”儀式。據不完全統計,全國各地、各機構舉辦的線上展會達697場。此外,由會展公司為參展商舉辦的小型線上會銷活動達數千場之多。
四、適應常態化防疫形勢,有序恢復線下展會。
4月30日,湖南汽車展覽會暨長沙市首屆汽車消費節在湖南國際會展中心開幕。成為全國疫情常態化管控後在大型城市首個恢復線下舉辦的展覽活動。5月7日,國務院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制下發《關於做好新冠肺炎疫情常態化防控工作的指導意見》,提出可舉辦各類必要的會議、會展活動。到6月,線下展會在上廣深等一線城市次第恢復,二線城市的線下展會相繼恢復。武漢在8月也恢復了線下展會。
與此同時,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於6月發佈《低風險地區夏季重點場所重點單位重點人群新冠肺炎疫情常態化防控相關防護指南(修訂版)》,將展覽館作為重點場所列入其中。商務部、公安部、衛生健康委于7月聯合印發《關於展覽活動新冠肺炎疫情常態化防控工作的指導意見》。此文標誌線下展覽活動的常態化防疫進入法制化、規範化階段。到年底,全國線下展會現場未報告一起新冠肺炎感染者病例,彰顯常態化防控疫情的成效。
2020年,上海舉辦展覽550場,展覽總面積達1108萬平方米,保持全國展覽第一城的位置。深圳舉辦展覽107場,展覽總面積達349萬平方米,僅比2019年減少14場和46萬平方米,成為國內降幅最低的大型展覽城市。其在全國展覽城市的排名由2019年的第9位越升至第4位。其展覽平均面積達3.68萬平方米,位居全國各城市最高。由此可見,新會展中心的投用以及大型項目的聚集對於深圳展覽業的高質量發展產生了重要作用。最早恢復線下展會的長沙市,以展覽202場、展覽總面積246萬平方米的成績排名全國城市第7位,較2019年上升4位。因疫情封城的武漢市,舉辦展覽88場,展覽總面積達150萬平方米,雖較2019年減少179場和132萬平方米,但仍保持了全國城市排名第15的位次。
五、國際展覽活動陷入停滯,境外辦展參展停擺。
2020年因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展覽業陷入嚴重困頓,無論是發達經濟體還是發展中經濟體國家基本沒有恢復舉辦線下展會。中國主辦方的出境展以及中國企業的出境參展,全面停擺,為建國以來罕見情形。其中,以出境辦展為主營業務的展覽企業如米奧會展公司,被迫陷入經營虧損境地。與此同時,境內辦展中國家化元素較高的展會也受到嚴重影響,中國第一大展廣交會被迫線下停辦轉線上,其他境內涉及國際展商及觀眾的展覽內容基本告停。
六、行業民間社團活躍,展覽業者傾情支持戰疫。
一年來,展覽業民間社團的活躍度明顯提高,通過發出倡議、組織捐贈、開展調研、組織線上線下會議或培訓等工作或活動,發揮了傳播信息、團結業者、反映行業意見的橋樑紐帶。據不完全統計,2020年上半年全國展覽業民間社團組織的線上會議、培訓超過500場,參與活動的業者超過70萬人次。
面對大疫,全國展覽業者慷慨解囊捐款捐物,支援抗疫。中國對外貿易中心(廣交會及廣州琶洲展館經營方)於 2月7日向湖北省慈善總會捐款1000萬元人民幣,用於支持武漢、黃岡兩地抗擊疫情。國家會展中心(上海)公司於3月7日向湖北省慈善總會捐款500萬元人民幣,支援湖北戰疫。佛山潭洲國際會展中心於3月10日向順德北滘醫院捐贈一輛價值為48萬元人民幣的負壓救護車。
武漢市3座會展中心即武漢國際會展中心、武漢文化博覽中心、武漢光谷科技會展中心,在2月3-17日期間緊急改建為方艙醫院,收治新冠肺炎輕症患者數千人。武漢國際博覽中心成為抗疫醫療物資的臨時倉庫。展館工作人員與醫務人員並肩作戰一個多月,為武漢戰疫的勝利做出了貢獻。
七、展覽企業普遍陷入困境,技術服務商數量增加。
2020年是展覽業自改革開放以來最為困難的一年。由於停辦線下展會,加之線上業務支出增加,上半年出現了全國性的行業性虧損。中小型民營企業大量歇業,大量員工的工資減發或停發。隨著線下展覽的恢復,這種狀況在下半年逐步好轉,但大多數企業年度經營虧損已成定局。廣東省2-5月延期或取消的展會達172個,涉展總面積達946萬平方米。其中,廣州市展會82個,涉展總面積達445萬平方米。全省組展機構營業收入大幅下降,半數企業降幅超過50%,收入減少1000萬元以上的企業占21%。會展場館租金收入劇減。展覽工程企業幾無業務。由於國際疫情持續,全國出境展業務全面停擺。
在線上展會興起的需求刺激下,展覽業技術服務商的數量增加。長期服務會展業的技術提供商營收大幅增長,上百家新的技術服務商包括阿裏巴巴、騰訊、華為、京東等知名企業進入會展業,相關技術產品大量湧現。受此推動,展覽業在線上展貿、網絡營銷、數據挖掘以及新媒體運維等方面取得前所未有的進步,將對中國展覽業的“互聯網+”產生積極而深遠的影響。
八、地方政策有所創新,展館建設保持熱度
2020年,地方政府對指導展覽業發展的政策創新體現於三個案例:一是《上海市會展業條例》經上海市第十五屆人大常委會第十八次會議表決通過,此為國內首個省一級的會展業法規。二是,四川省委、省政府印發《關於加快構建“4+6”現代服務業體系推動服務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明確將商務會展定為六大成長型服務業之一。此舉為編制四川省會展業“十四五”發展規劃定下了基調。三是,新修訂的《海南省支持會展業發展資金管理辦法》,不但細化了申請扶持資金的展覽、會議項目的條件,而且要求進行項目評估。此舉反映了地方政府對於會展業扶持資金的管理正趨向專業化和精細化。
展館建設在2020年保持了熱度,廣州琶洲展館(廣交會館)、北京順義展館(新國展)的擴建,北京、武漢、廈門、桂林等地大型展館的新建,以及多地新館二期工程的推進,顯示大型會展中心及其綜合體仍然是城市基礎設施以及地產經濟的重點建設項目。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衛生健康委、國家中醫藥局於5月9月公佈的《公共衛生防控救治能力建設方案》,明確展覽館(會展中心)在新建或改建過程中,須充分考慮應急需求,完善場地設置、通風系統、後勤保障設計,預留管道、信息等接口和改造空間,以利具備快速轉化為救治和隔離場所的基本條件。此系國家補強公共衛生設施短板的最新舉措。
(來源:張凡的會展洞察。 該報告所附《2020年中國展覽業大事記》,亦由張凡主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