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澳門特別行政區文化局局長穆欣欣表示,第一個展位是文化遺產記憶。該展位介紹了當年澳門歷史城區是如何成功申遺的。為加強對澳門歷史園區的推廣,文化局還開展了親子互動遊戲供遊客體驗。對於澳門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記憶介紹,文化局現場帶來了非物質文化遺產“龍須糖”的展示,在舞臺上還有一個關於蔡李佛的表演。
第二個展位叫“澳門好店”,是澳門文化局大力推廣、經濟適度多元化集中的一個新興的文化創意產業。共集合了26個品牌的文創項目,總共超過1000件文創產品在江蘇澳門周展示,展現了澳門人在文化創意上面的生活美學。穆欣欣表示,希望此次澳門周能給江蘇朋友帶來耳目一新的感受,相信這樣的方式也可以對澳門文化形象進行推廣,讓江蘇市民們零距離地瞭解澳門文化。
在穆欣欣看來,江蘇和澳門在文化合作上有較長歷史,早在澳門回歸之前,澳門第一部專業的藝術史叫澳門戲劇史稿,就是由澳門戲劇協會和江蘇教育出版社合作的,開啟了兩地在文化上的交流。隨著澳門在1999年回歸之後,兩地的合作交流越來越密切,例如在演藝、戲劇、書籍等方面。“我相信兩地文化合作的交流日益頻繁,將來也會有更密切的互動,展開更深度的合作。”穆欣欣說。
談到澳門藝術節,穆欣欣提到,澳門藝術節的歷史已超過了30年。今年是第三十一屆澳門藝術節,已於4月30日開幕,結束日期為5月29日,整個藝術節有20多套節目,超過100場活動。江蘇演藝集團也曾多次在澳門藝術節的舞臺上表演,比如京劇“駱駝祥子”,昆曲“桃花扇”等。“澳門藝術節是一個融合國內外戲劇表演平臺,我們希望有一些新的創新概念,把當代舞臺一些內心呈現的形式搬到澳門藝術節的舞臺上。另外也能搭建一個國內外電影發展的交流平臺,能夠讓大家在澳門藝術節的舞臺上互相借鑒、促進、交流。”她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