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訊】為分析研究和推動粤港澳大灣區發展所带來的新機遇在《粤港澳大灣發展规綱要》發佈兩周年之際,澳門理工學院國際葡萄牙語培訓中心於2月25日在匯智樓舉辦“大灣區及中國-葡語國家學術合作”學術講座,由該中心主任丶原葡萄牙科英布拉大學副校長高若今(JoaquimRamos de Carvalho)主講。是次講座吸引了澳門大專院校師生丶學者及社會人士參加,互動氣氛熱烈。
講座中,高若今首先引述了2018年發佈的《粤港澳大灣區發展规劃綱要》,指出多次提及葡語國家,並強调其對於大灣區外部地理上的重要意義,澳門作為中葡平台,這赋予澳門助力灣區對外關係的重要任務。此外,《綱要》指出加強各方面的投入,包括創新研發、先進知識轉化產出、企業孵化基礎建設,以及吸引際人才,因此,大灣區將吸引世界上越來越多學術機構的注意。他表示,《綱要》列舉了澳門作為中葡平台角色,應將研究及增添先進知識的領域,這些細節都表明葡語國家機構擁有對此目標的明確路徑及更大的優勢。在未來幾年內,葡語國家與大灣區的關係將構成世界上最具活力的地區之一,並將帶來日增長的全球性影響力。
他還引用還多個例子,說明重要區域融合過程同時亦會加強術合作。例如欧洲融合過程和南方共同市場的建立,正正由此產生了學術合作的新模式,促進了在教育、研究及創新層面的協調和整合過程,並且特别重視給予青年人的各種機會。他認為同樣的過程將在大灣區上演,因其將成為全球舉足輕重的創新中心,各地學術機構也將聚焦於此。他還引述中國社會科學院於2020年發表對澳門中葡論壇的研究報告,報告的建議也多次提及澳門作為中葡平台,未來將致力加強學術合作及文化交流。
澳門理工學院為支持澳門作為中國與葡語國家服務平台而開展相關工作,積極為大灣區背景下的中國與葡語國家學術合作發展作出貢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