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社會文化司司長歐陽瑜回復李靜儀議員口頭質詢時表示,今年用於兒青、長者及康復機構將上調至12億8千萬,預算資助人數亦上升至3820名。上述預算除可保障資助人員的數量和待遇不受影響外,亦能因應設施發展的實際情況,在2021年適當增加人力資源,優化和拓展相關服務。
政府於1月28日立法會會議上回復李靜儀議員的口頭質詢。社會文化司司長歐陽瑜表示,正如行政長官閣下在《二零二一年財政年度施政報告》中指出,特區政府將持續優化民生建設,有關福利開支不會因政府總開支壓縮而減少,尤其要保障弱勢社群的基本生活和福利。二零二一年用於兒青、長者及康復機構,包括托兒所、家居照護服務、長者和殘疾人士院舍等社會設施人員資助的預算金額,將由二零二零年的約11億6千萬澳門元,增加至約12億8千萬澳門元,與二零二零年相比升幅超過10%;當中預算資助的人數亦將由二零二零年的約3630名增加至約3820名,與二零二零年相比增加超過5%。上述預算除可保障資助人員的數量和待遇不受影響外,亦能因應設施發展的實際情況,在二零二一年適當增加人力資源,優化和拓展相關服務。
關於李靜儀議員關注的長者或殘疾人士院舍的人員配置問題,她社會工作局自二零一五年七月推出現行的資助制度,當中對於包括上述院舍在內的社會設施,與受資助機構共同制定了標準人員配置準則和不同職位人員的比例,並在合理的情況下,向所有屬於標準配置的人員編制提供薪酬資助,確保有關設施均有適當及足夠的人力資源,提供合乎專業素質及准照規範的社會服務。此外,上述的資助制度亦增設了服務總監、服務督導和副主管等人員職位,支持具一定規模的受資助機構和社會設施,加強統籌、協調及督導其服務的專業功能。而自現行的資助制度推出以來,社會工作局一直關注制度的執行情況,同時因應服務的實際需要,檢討和調整相關人員的配置安排,例如在二零一九年開始,在長者及殘疾人士院舍的標準人員配置中增設了營養師和藥劑技術員的職位,同時調整了健康照護員與個人護理員的配置比例,協助有關院舍更好地應對院友年齡增長,在健康和照顧方面增加的服務需求。
此外,衛生局亦通過設立老人保健門診、住院病區和失智症診療中心,成立老人科、開設長者健康支援熱線、加強護理和藥物諮詢、實行出院計劃,以及推出專科外展醫療服務計劃等,為長者提供完善的醫療服務。
在引入智慧科技以輔助照護工作方面,社會工作局與受資助機構合作,自二零一八年底引入“戶外平安通服務”,增加對失智症患者及其他有需要人士的出行安全保障。此外,社會工作局於二零一九年和二零二零年,分別推出兩項資助計劃,支持長者院舍、長者日間護理中心、殘疾人士院舍及日間展能中心等設施購買、租用和試用具創新性的智慧科技設備,例如離床警報器、防遊走系統、扶抱設備、康復訓練設備和藥物管理系統等,衛生局亦計劃評估非牟利醫療機構對有關智慧設備的需求和合適性,以提高有關設施的照護及康復成效,保障服務使用者的安全,同時減輕有關人員的工作量和照護壓力。未來,將在長者公寓及其配套設施的設計、管理及營運中引入智慧養老、智能家居及無障礙環境等管理模式與運作配置,進一步探索和提升社會設施應用智慧科技的範圍與水平。
衛生局亦積極推動智慧醫療的構建,至今推行超過二百個電子化項目,涉及包括門診、急診、住院、藥物和檢驗等服務,並推出手機應用程式、電子健康紀錄互通、電子醫療券、自家健康管理,以及近期的線上預約等項目,達到便利居民使用,提高醫療安全和服務效率之目的。
此外,透過將建立的專科外展醫療服務的電子資訊平台,讓外展工作的醫護人員實時查閱安老院舍長者的醫療資料,提高醫療服務和社區照顧的銜接,增加病人的醫療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