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偉•
隨著資訊技術的發展和普及,電子商務已顯得越來越重要並呈現出了越來越快的發展,特區政府經濟局在二零一四年就推出了“中小企業網站資助計劃”,資助本澳中小企業構建自己的網站,推動澳門跨境電商發展,助澳門企業和產品“走出去”。而在當下新冠疫情形勢下,加速電商發展尤其具有緊迫性。日前阿裡巴巴集團全球化辦公室港澳台事務合作總經理張輝在淘寶全球購主辦的“澳門百店”活動啟動時表示:該項目是為澳門中小企“量身訂做”,之所以選擇澳門,基於澳門抗疫見效;其次,獲澳門政府大力支持;考慮到澳門中小企電商營運能力較弱,首次採用新穎模式,“讓專業人做專業事”;淘寶全球購與合作夥伴買手協會合作,由一眾買手負責推廣貨品,澳門商會、企業也在活動中一起推薦澳門特色產品,相互宣傳增加曝光率;消費者可在線上平臺看到買手在澳門線下特色店舖直播推廣,並從中下單,澳門商家幾乎“甚麽都不用管”,能有效實現線上線下相結合。張輝認為“澳門百店”項目可解決澳門中小企營運電商能力較低的問題,可助澳門企業拓內地市場、孵化品牌。
特區政府鼓勵澳門企業構建自己的網站,加快推動本澳跨境電商發展,借助阿裡巴巴等電子商務巨頭協助澳門企業和產品“走出去”,為本澳中小微企覓出路的做法是非常合理的。但張輝所說的“澳門百店”項目可解決澳門中小企營運電商能力較低的問題,可助澳門企業拓內地市場、孵化品,澳門商家幾乎“甚麽都不用管”,這種說法未必合理,且可能會對澳門中小企業產生一些誤導。因為一個企業的發展,除了環境因素之外,還存在著“產品、價格、渠道、促銷”等問題,電子商務主要是只是解決了“渠道”和“促銷”的問題,但如果“產品”和“價格”的問題得不到解決,本澳中小企業的發展依然會受到制約。所以本澳企業不能指望發展了電子商務,就可以“甚麽都不用管”,就能夠解決自己所需要解決的所有問題。
制約本澳中小企業發展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就是目前總體來看“澳門製造”的性價比不高。在此次疫情爆發之前,所出現的一些現象就已經顯示澳門產品在“性價比”方面對境外遊客缺乏足夠吸引力。例如這些年特區政府為吸引更多的境外遊客來澳旅遊和購物,舉辦和增辦了“澳門格蘭披治大賽車”、“澳門美食節”、“武林群英會”、“澳門國際影展暨頒獎典禮”、“澳門光影節”等大型活動,還聯同民間商會舉辦活動及不同方式帶動社區經濟,如論區行賞、消費嘉年華、引會展客落區及設WiFi街等;特區政府舉辦這些的主要目的之一,也是要增添澳門的旅遊和購物吸引力,吸引更多的境外人士來澳旅遊和購物,從而促進澳門經濟發展。但有業界人士認為,有些活動帶動商戶生意,中小企受惠不多;甚至連活動的核心地帶議事亭前地附近的珠寶金飾店也都有職員透露,對生意沒有太大幫助,基本上與平日一樣,店舖主要為本地客,大部分為熟客,旅客通常過門不入,雖然街道靠近旺區,但晚上七點多便烏燈黑火,人流稀疏。
澳門的“購物吸引力”的下降,關鍵可能不在於“渠道”和“促銷”,而在於澳門企業的“產品”和“價格”方面,或者說更在於澳門製造業的衰退方面。近些年隨著本澳服務業的迅猛發展,本澳製造業日漸衰退,幾乎已經到了微乎其微的程度。據特區政府統計暨普查局所公佈的數據顯示,二零零零年澳門製造業所創增加值在本澳GDP中所占比例爲百分之九點六,二零一零年這一比例降到了百分之零點九,二零一四年這一比例更是降到了百分之零點四,現在更是到了接近零的程度。可見在這二十年的時間裏,本澳製造業衰退較為明顯,製造業在澳門經濟中的地位基本已經到了可以忽略不計的程度。本澳前些年還有較具規模的成衣、紡織等製造業及其産品,但目前人們提到澳門產品,可能能想到的就只有杏仁餅、豬肉幹的等小手信類商品了。而如果澳門製造業只能製造杏仁餅、豬肉幹這類小手信類商品,澳門的“購物吸引力”的下降就是難以避免的了。
如果澳門企業在“產品”和“價格”方面不能做出明顯改進,不能有效提升“澳門製造”的“性價比”,那樣即使澳門企業發展了電子商務,或者說有了“澳門百店”之類的活動,也未必能明顯提升澳門產品銷售。所以澳門企業不能指望電子商務能夠解決自己生存和發展的所有問題,而更應該重視通過提升自己產品的“性價比”來提升自己的競爭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