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特區政府二零二一財政年度施政報告中,有“澳門經濟過度依賴旅遊博彩業的脆弱性在疫情衝擊下更為突出。澳門社會已經深切感受並深刻認識到‘一業獨大’所帶來的巨大風險,經濟適度多元發展是澳門未來的必由之路。而在旅遊博彩業基礎上發展的縱向多元化,並不能從根本上改變‘一業獨大’的狀況,迫切需要深入探索和開拓經濟適度多元的路子,時不我待”。
在特區政府施政報告中強調“經濟適度多元發展是澳門未來的必由之路”並不是第一次,但明確指出“在旅遊博彩業基礎上發展的縱向多元化,並不能從根本上改變‘一業獨大’的狀況”,似乎是第一次。這顯示特區政府已經決定拋棄“縱向多元”的發展策略,通過發展一些與旅遊博彩業相對關聯性較小的產業來促進澳門的“經濟適度多元”。
此前確實有觀點認為澳門應該利用旅遊博彩業帶動其上下游產業發展來促進澳門的“經濟適度多元”,這種觀點就是“縱向多元”的主張。但這種對澳門的“經濟適度多元”的理解可能幷不準確,因爲這種理解忽視了博彩業的特點。撇開博彩業因素不看,澳門作爲一個勞動人口只有三十多萬﹑面積只有二十多平方公里的獨立微小經濟體,在全球“經濟一體化”和産業分工越來越明細的大環境下,只有一個支柱産業並不是一種不正常的現象,期望像澳門這樣的總體規模很小的獨立微小經濟體能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有一定競爭力的支柱産業可能幷不現實。但是如果澳門只以博彩業來作爲自己的唯一支柱産業可能就不太合適,這是因爲博彩業畢竟是一個比較特殊的會帶來較多負面影響的産業。因此澳門的“經濟適度多元”之所以能被提出來,主要原因幷不在於澳門只有一個支柱産業,而是因爲澳門的唯一主要産業是博彩業的緣故,澳門的“縱向多元”是推動與博彩業相關聯的產業的發展,但這種“縱向多元”也會反過來助推澳門博彩業的發展,而博彩業的發展又會近一步加劇澳門的“一業獨大”。所以澳門的“經濟適度多元”不僅有尋找和發展其它産業的涵義,而且也含有需要適當控制澳門博彩業增長的涵義。試想如果澳門目前的唯一支柱産業不是博彩業而是紡織業或旅遊業等“正常産業”,那麼以澳門這麽小的經濟規模來看,澳門完全可以全力發展這一個産業來推動自己的經濟發展,而很可能根本不需要考慮什麽“經濟適度多元”之類的問題。從這一涵義上來理解澳門的“經濟適度多元”,就可以看出那種認爲澳門的“經濟適度多元”應該進行“縱向多元化”的主張的不合理性。此次政府施政報告明確指出“在旅遊博彩業基礎上發展的縱向多元化,並不能從根本上改變‘一業獨大’的狀況”,是一個正確的結論。對本澳的“經濟適度多元”,澳門社會各界確實不應再考慮“縱向多元”。
而經濟財政司司長李偉農在上月二十七日列席立法會全體會議回答立法議員們的提問時,表示單一產業造成單一就業,是特區政府迫切需要在經濟適度多元方面作出突破,以逐步解決“一業獨大”的經濟結構困局;因此,要發展經濟適度多元,政府將會在科創、中醫藥、會展業以及現代金融業四個方面下功夫。
李偉農的這一表態顯示目前特區政府不僅不再考慮“縱向多元”,而且選擇促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的主要產業就是科創、中醫藥、會展業以及現代金融業。不過仔細分析,也會發現,前幾年特區政府提出的主要發展的非博彩產業是會展業、中醫藥產業、文創產業、特色金融產業。兩相對比,可以看出目前特區政府眼裡的“新興產業”,與以前已有所不同,“文創”變成了“科創”,“特色金融”變成了“現代金融”。“現代金融”與“特色金融”可能差別不大,但“科創”與“文創”應該不是一個概念。
雖然澳門需要發展非博彩產業,但以實際情況來看,任何一個非博彩產業在澳門可能都會經歷一個艱難的發展歷程,不會輕易就能發展起來。特區政府可能是認為經過這幾年的努力,感覺“文創”產業在澳門實在是難以發展起來,所以現在將“文創”改成了“科創”。這種做法或許有其合理性。但本澳對新興產業,也不宜“淺嘗輒止”,不宜一感覺有發展難度就以予放棄。那樣的話,本澳的新興產業很可能一個都難以發展起來。本澳對認定的新興產業,可能還是應該不要“輕易放棄”,而是需要多一些“堅定地走下去”。
∙秋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