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立法議員顏奕恆指出,第十五屆全運會開幕日益臨近,澳門與8月2日舉辦了倒計時系列活動,而廣州、深圳、香港、珠海等城市正積極開展預熱活動,其中,廣州創新打造“全運主題巴士”,融合文化展覽、運動體驗及趣味打卡功能,成為城市的“移動地標” ,這些措施有效拉近了居民與全運會的距離,推動全民運動健身熱潮。
他指出,雖然本澳亦積極迎接全運會,舉辦了“全運零距離-全運走進社區”、“倒數100日慶祝活動—迎百日健步行”及慶祝晚會、“全運社區行”活動、“迎全運x社區運動同樂日”等活動,有效提升全運會在社區的影響力。然而,活動的趣味性以及與企業的聯動效應仍有待加強。未來,如何有效利用大賽車、全運會等賽事的“流量”,切實轉化為提振本地社區消費的“經濟增量”成為關鍵,對此,他提出以下質詢:
1、當局會否考慮順應趨勢,推動業界共同開拓具本澳特色的“跟著賽事去旅遊”產品,打造更多結合社區景點與體育活動的旅遊路線?除了迎合全運會定制相關旅遊路線外,會否研究結合本澳其他體育盛事,如大賽車、馬拉松等,開發相應的旅遊路線,吸引更多居民和旅客參與?
2、不少城市通過豐富多彩的全運會預熱活動,打造體育消費嘉年華,當局會否考慮借鑒相關經驗,與本地企業、商戶加強溝通合作,打造涵蓋體育用品、文創產品、美食飲品、商業百貨、體育文化科普及趣味競技活動於一體的社區消費嘉年華?為居民和旅客提供“鍛煉+觀賽+旅遊+購物+美食+文創”的多元化體驗,建立"賽事+社區商圈"聯動機制?
3、近年內地不少城市在舉辦馬拉松活動等賽事時,除了提供選手必備物資外,還會在參賽包和完賽包中加入當地文旅地圖,並與企業聯動提供豐富產品,如飲品、能量食品、小風扇、杯子、特色食品等,甚至驚喜盲盒。請問當局會否考慮參考其他城市經驗,加強本澳馬拉松及其他賽事與本地企業的聯動,在參賽包、完賽包中增加聯動產品及社區商戶消費券等,充分發揮賽事“票根經濟”的 “引流效應”,延伸消費鏈條,進一步盤活社區經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