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百萬英才匯南粵”捷報頻傳,超百萬應屆生選擇來粵留粵就業創業。與此同時,一場聚焦創業創新的熱潮正在全國湧動。由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中央港澳工作辦公室、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廣東省人民政府聯合主辦的首屆粵港澳大灣區創業大賽自今年5月下旬啟動報名以來,宣傳發動工作有序推進,社會各界廣泛關注,創客群體反響熱烈、報名踴躍,大賽報名項目已突破7000個,充分彰顯了大賽吸引力和影響力。
政企學研齊助陣
線上線下多元覆蓋“造勢”
為充分激發創業熱情、吸引優質專案報名參賽,大賽組委會精心組織、周密部署,開展了一系列密集高效的宣傳發動活動,大賽熱度持續攀升。
啟動伊始,組委會先後赴北京、上海、杭州、武漢、西安、重慶、成都、長沙、南京、合肥等10個城市及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舉辦了28場線下宣介活動,走進高校、創業孵化基地,與青年學生、初創團隊面對面深入交流,活動現場氣氛熱烈,不少創業團隊獲悉大賽資訊後現場報名參賽;香港站宣介活動人氣爆滿,活動後專門組建港澳項目聯絡群,為港澳項目團隊答疑解惑。
大賽還邀請到粵港澳三地政府部門領導,華南理工大學、香港科技大學(廣州)、澳門科技大學等粵港澳高校的專家院士,來自科大訊飛、優必選、億航智能、華大集團、溫氏集團、三七互娛等代表大賽五條賽道的知名企業家,以及霍啟剛、何猷君等知名人士為大賽錄製打Call視頻,從政界護航到產業共鳴,從技術引領到實踐落地,大賽彙聚多方力量為創業者加油鼓勁,形成強大號召力,彰顯灣區作為國家新質生產力高地的戰略優勢。
粵港澳三地政府相關部門緊密協同,召開新聞發佈會。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積極對接本地高校、社會組織、創業孵化平台及投融資機構,深入發動港澳專案參賽。大賽組委會還精准對接了全國166家高校,廣泛覆蓋重點科教資源區域,積極發動青年學生報名參賽、實現創業夢想。
活動宣介實現了線上線下、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多元覆蓋。在深圳前海夢工廠舉辦的廣東衛視《眾創英雄匯》節目、在粵港澳大灣區(廣東)創新創業孵化基地舉辦的第三屆暑期港澳青創嘉年華繽紛日等活動,紛紛為大賽進行宣傳引流,引發了參賽群體的密切關注。
報名項目量質齊飛
港澳創業者加速融入內地生態
密集而有效的宣傳發動工作,迅速轉化為創客的參與熱情。截至目前,大賽報名專案已突破7000個,覆蓋全國31個省(區、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以及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充分體現了粵港澳大灣區對全國創業者的吸引力。大賽與“百萬英才匯南粵”行動計劃相呼應,正成為激發灣區新質生產力、聚集高層次人才的重要平台。
從報名專案結構看,“量質齊飛”是顯著特點。人工智慧與機器人、積體電路與低空經濟、醫藥健康與生物製造、現代農業與食品科技、現代服務與文化創意五大賽道緊扣國家戰略方向,聚焦戰略性新興產業和高新技術領域,均呈現活躍態勢。參賽專案普遍技術含量高、商業潛力大,許多團隊已註冊企業並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成員中不乏博士、碩士等高層次人才,呈現出高學歷、高技術、高成長的鮮明特徵。
值得一提的是,港澳地區參賽專案已超過1700個,廣泛分佈於所有賽道,其中現代服務與文化創意領域尤為活躍,數位文娛、設計創意、跨境服務等新業態不斷湧現。這反映出隨著灣區“軟聯通”的深化推進,港澳創業者正加速融入內地創業生態,成為大灣區創新創業版圖的重要力量。
廣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副廳長謝忠保表示:“參賽專案呈現出覆蓋面廣、科技含量高、成長潛力強、港澳特色濃的鮮明亮點,體現了粵港澳大灣區創業生態的深厚底蘊和強大吸引力。”
粵港澳三地同根同源,同氣連枝,如今,這種文化認同、制度相容、產業互補,正演變為灣區吸引全國創業英才的核心所在。正如霍英東集團副總裁霍啟剛所言:“大灣區是一個融合多元文化、彙聚創新思維的廣闊平台,充滿了無限的機遇與挑戰。”澳門科技大學校長李行偉也堅定表示:“這是一個夢想與機遇交織的舞台,粵港澳大灣區正以開放的胸懷擁抱每一個敢於追夢的靈魂。”創業者們正在用實際行動回應一個共同選擇——落戶灣區,奔赴未來。
粵港澳大灣區這片創業熱土,早已將“敢闖敢拼”刻進基因。從“三來一補”到“南派製造”,從電商潮起到科創浪潮,大灣區始終走在創新創業的前沿。特別是今年以來,廣東通過“就業+創業”雙輪驅動,以“百萬英才匯南粵”行動計劃夯實人才基座,以灣區創業大賽撬動新質生產力,為創業者打造出覆蓋政策、平台、資源、人才四大維度的全週期支持體系,越來越多的創新者、創客群體、創業團隊紮根灣區、深耕灣區,讓粵港澳大灣區成為名副其實的“創業首選地、理想落腳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