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氹仔城區文化協會獨家呈獻本年度首個展覽「遐想 - 黃家龍 戶外雕塑展」之「祈願」和「茶室」, 將於26日至4月15日分別於巴波沙總督前地、米也馬嘉禮前地展出。此為澳門著名雕塑藝術家黃家龍的全新作品,以日系風格, 透過竹棚及金屬物料,於氹仔舊城區戶外空間呈現兩件三米高的大型藝術裝置,為城區本年藝術景象揭開序幕。
兩件戶外雕塑均注入了黃家龍的標誌性軍品創作「頭盔」,以藍色、綠色和黃色呈現, 與氹仔舊城區建築物及周邊的色調完美融合, 頭盔用繩子綁在一起,像鐘鈴一樣懸掛。 觀眾將與這兩件公共藝術裝置互動,藉此感受雕塑之空間感、質感和溫度,以及它們 與自然環境之連結。
「祈願」外形採用了日式神社的元素, 用竹棚搭建, 作為大眾祈福的地方。頭盔鐘鈴 採用藍、綠、黃三種顏色為主,除了配合氹仔舊城區之色調,亦與衛生及健康有關連,藍與綠代表口罩的顏色, 黃色則是防護的衣服顏色, 代表了人在自然下的一種自我保 護狀態, 大眾可以搖動鐘鈴並許下願望。而「茶室」也是用竹棚搭建,以日式四疊半茶室為創作靈感,是一個開放式的空間,室內掛上藍、綠、黃三種顏色的頭盔鐘鈴,觀者可進入空間,面對面對角坐著相隔一米之距離。
黃家龍於 1977 年生於葡屬澳門,父親為當地水彩畫家。1996 年考入中國廣州美術學院 雕塑系,2003 年取得相應碩士學位。留學期間遊歷絲綢之路,以殖民地出生的視野,對歷史現場中東西文化交融與碰撞,留下很多想像,回澳後從事藝術教育及雕塑創作。從 2004 年至今,一直參與各類型雕塑創作,其中以人物造像令人熟悉,經常受澳門特 區政府、各大學院和私營機構委託製作雕塑。除了人物造像外,黃家龍雕塑作品大多 圍繞著軍品「頭盔」,靈感則源自當時澳門政府面對葡萄牙軍事設施的保育方面,啟 發他開始思索頭盔的深層意義及其可索性, 繼續在這方面尋求彩繪和金屬、文化與武 裝的嘗試。
「我們非常榮幸能夠邀請黃家龍展示他的全新雕塑作品。」氹仔城區文化協會理事長 João ó 表示:「多年來,家龍透過不同裝飾的頭盔作為藝術創作中的另類雕塑作品,已成為他標誌性的元素之一,將東西方文化美完融合在一起,為每個展覽綻放新的意義。」 氹仔城區文化協會將繼續舉辦不同類型的藝術展覽,凝聚本地與國際藝術人才的努力成果。是次戶外雕塑展更進一步奠定了氹仔舊城區作為澳門首屈一指的文化藝術薈萃樞紐,並為本地文化創意產業的持續發展作出重大的貢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