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席捲全球、至今仍在世界多地肆虐的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給整個人類社會造成了重大傷害,給澳門會展業也帶來重大損失。疫情爆發以來多個原計劃在澳舉辦的大型會展活動被迫延期或取消,澳門會展業形如被按下了“暫停鍵”,不僅預期收益消失,很多前期投入也化為烏有。在這種情況下,特區政府和澳門會展業界不僅努力抗疫,也在想方設法想要按下會展業的“重啟鍵”,儘快恢復在澳舉辦一些會展活動。前幾個月疫情稍有緩和,有的會展活動就在澳舉辦。如“第九屆國際旅遊(產業)博覽會”就於今年七月九至十一日在澳門威尼斯人金光會展A、B館舉行;今屆旅博會展場面積達兩萬三千平方米,設置七百零八個展位,來自三十八個國家及地區三百九十四家參展商參與,包括澳門一百零六家、內地及台灣地區二百六十五家和國際參展商二十三家;買家有三百三十九位,包括內地特邀買家一百九十五位及來自世界各地的線上買家一百四十四位;三天共吸引近兩萬四千人次的觀眾入場,達成了三十九個簽約項目,進行了四千九百七十四場商業配對洽談,“雲直播”達七百八十一萬次。“第九屆國際旅遊(產業)博覽會”等的成功舉辦,顯示了澳門會展人在疫情面前的不屈精神和奮力抗爭。
但可能還是應該要看到,此次新冠疫情是人類有史以來所面臨的一次重大災難,這場災難的破壞力不容小視;人類至今尚未能完全控制住這次疫情,這次疫情依然隨時可能會限制人們的行動。例如由於本月出現的疫情個案,就使得此前在澳已成功舉辦多屆、已成為澳門大型知名國際品牌會展活動之一、原計劃本月五至七日在澳舉辦的“二零二一年澳門國際環保合作發展論壇及展覽”,被迫取消了所有線下活動,包括綠色論壇及展覽等活動,只保留了線上展覽以及雲配對等線上活動。雖然“二零二一年澳門國際環保合作發展論壇及展覽”也取得了一些成果,包括吸引了超過四百個展商參與,上線展品數逾七百五十項,進行了兩百四十七場雲配對,達成了十份雲簽約等,但與原計劃的“線下+線上”舉辦相比,成果應該還是遜色了不少。
現在本澳一些會展業界人士也在積極思考在疫情下如何發展澳門會展業。日前有人認為:會展業作為特區政府重點培育和著力發展的行業之一,時下互聯網高速發展,數位化轉型已成為會展業的必然趨勢,建議政府帶領業界前瞻新時代的線上會展業態模式,加快建設“3D建模技術+VR全景技術”線上虛擬展會進度步伐,豐富和提升澳門經濟內生增長動力,為未來經濟復甦、社會持續發展儲備更多能量和條件。也有人認為:線上展覽作為新時代的新型展示手段,豐富了傳統會展的形式和內容,為會展業注入了新活力;若未來本澳會展業引入VR、AR線上展覽,透過科技,重塑比真實更“真實”的虛擬世界,亦有助行業發展;但由於建設一套線上展會設施成本昂貴,希望當局能與業界一起共同開發符合本澳“VR、AR線上展會”的系統,助力澳門會展業更好地發展。
確實隨著互聯網、物聯網、3D投影、VR全景等相關技術的發展,線上展覽會越來越普遍,在未來線上展覽很可能會對線下展覽形成現在的網上零售對實體零售店那樣的衝擊。雖然線上展覽對旅遊、零售、餐飲、酒店等多個行業所產生的延伸和輻射作用可能會沒有線下展覽那樣明顯,但這是未來的發展趨勢,本澳會展業也要為此做好準備。本澳會展業界人士認為,本澳應發展和建設線上展覽的相關技術和設施的觀點是合理的,但建議由政府來帶領或主導本澳的線上展覽技術和發展模式可能就未必合理。因為按照市場經濟的原則,政府不宜成為產業活動的主導者或帶領者;“政府不是萬能的”,“由政府來主導或帶領產業發展”的觀點是計劃經濟思維的體現;經營活動中的市場調查與預測、市場細分、目標市場選擇、產品開發、相關配套服務等,都應該由企業為主來進行。而且以澳門的實際情況來看,特區政府也未必有能力能夠“帶領或主導本澳的線上展覽技術和發展模式”,例如不久前行政長官賀一誠就曾公開表示“澳門現時特別缺乏資訊科技人才”。當然以澳門的實際情況來看,如果業界對發展線上展覽在資金或政策上要求特區政府能夠提供一些資助或幫助可能是合理的,但要求特區政府“帶領或主導本澳的線上展覽技術和發展模式”,可能既不合理也不現實。無論疫情何時能夠得到完全控制,線上展覽都會是未來展覽的發展趨勢;而發展線上展覽,還應該要以企業為主,本澳會展業界在這一領域,還需要進行更多的自主探索和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