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現多元共融 首個本土跨界聯乘舞台劇
《蝶戀.梁祝》是由霜冰雪創作實驗劇團創作及籌辦、澳門大學學生會戲劇社協辦的多媒體藝術創新舞台劇,該劇以中國四大民間傳說的「梁山伯與祝英台」為藍本進行改編新創,揉合了戲劇、中西樂演奏、無伴奏人聲合唱、戲曲、動畫詩詞投影、金屬工藝設計等多種藝術形式,通過本土現代藝術與中華永恆經典的相互輝映,傳承和活化一脈相承的中華文化。

舞台劇於2019年9月首演,是該年度的「藝文薈澳」系列活動,以及澳門大學文化藝術節的開幕節目。2021年,製作團隊獲銀河娛樂集團和百老匯舞台支持得以載譽重演五場,並登上澳門文化中心小劇院成功上演四場,更曾在元宵佳節重回澳門大學大學會堂回饋師生,受到文化界、商界和教育界的熱烈反響。

舞台劇的創作靈感源於2019年劇團曾與澳大劇社聯合舉辦的計劃中,室內樂樂手演奏的一曲《梁祝小提琴協奏曲》。充滿意境的曲調與青年昂揚的生命力,引發了製作團隊對中華經典的探索,同時奠定了各個表演團隊的合作。適逢當年為協奏曲六十週年紀念,故製作了《蝶戀.梁祝》舞台劇獻以致敬。直至今年,劇團再經過近半年的沉澱與創新,在舞台藝術上進一步延伸可能,提高藝術水平,並推出文商聯乘計劃,積極連結青年藝術與本澳商家,促進澳門社會發展。


整個製作淬煉多彩中華藝術元素,譜寫當代梁祝故事,活化千年經典傳奇。團隊表示「很高興能夠集合各類藝術共同發掘創作,在梁祝這份積纍千年的創作中添上一抺創新的澳門青年色彩,這種藝術融合與多樣性本身就具有澳門特色,這種嘗試也是多元文化城市的一種體現,我們希望多姿多彩的藝術魅力突顯本澳風采,也讓觀眾感受本土現代藝術與中華永恆經典的相映成輝,體會並珍惜中華文化的美麗、深厚與可塑性。」
突破古今的視聽盛宴 首個本土原創多元藝術舞台劇
多媒體藝術創新舞台劇《蝶戀.梁祝》揉合多種藝術形式,以傳承傳統、大膽創新為特點,以多元融合盡現中華文化的包容性,是一個突破性的製作。
《蝶》副導演兼文字藝術總監石恩慈談起是次創作:「梁祝傳說代代相傳,由先輩們共同創作,寄託了中華民族的浪漫情懷。我們這群年輕的藝術工作者,也希望加入千年創作的隊伍之中,創作新世代的、我們心目中的《蝶戀・梁祝》。在耳熟能詳的傳說中,逐漸理解轟烈愛情中的含蓄情感,感受當中蘊藏的『相守』與『守禮』。以此核心價值切入,在梁祝二人『守禮相思,化蝶相守』的愛情中探索民族核心價值,傳承『禮』這份中華美德。我們無意讓觀眾完全代入古時的梁祝角色,而是在現代視角去欣賞和思考中華經典,讓演出真正的『走心』。故此,製作中的每種藝術都兼備古韻風情和現代美學,中華文化的可塑性正正容許了我們的這個製作概念。」

製作團隊從劇本開始重新創作,保留了梁祝主要情節,粹取戲曲版本的元素,用不同藝術手法改編配合、展現舞台藝術,以對白表達故事、以樂曲表達氛圍、以歌聲表達情感。演繹上則賦予傳統格式,演員們加入經典的、具意識形態的動作,比如行禮等。
舞台設計上融入大量中國古典元素,以中式美學嘗試了許多創新設計。以京劇中的「一桌兩椅」為佈景創作的靈感,主要以紗幕和實景營造虛實交錯的氛圍,黑白相間的紗幕像一幅幅懸掛的卷軸,把舞台劃分出不同區塊,每次調動布條就會有不同的角度和比例。造型方面,演員們穿上結合現代剪裁與古韻風格的服裝,配合面譜元素的特色妝容設計,打造出中式古典美學。


其中,多媒體技術的動畫詩詞投影是該劇的一大亮點,層層紗幕結合多媒體投影,盡現舞台美感。該部分的藝術由吳潤忠、石恩慈負責創作,並攜手本澳青年藝術家畫家陳漪莉聯合打造,有如《清明上河動態圖》般,將水彩畫製作成動態影像,在舞台上營造水墨畫般的視覺效果。詩詞文字佈局搭配明亮絢爛的動畫,字句與畫面的結合及留白的使用展現中國畫的特色,整體構圖使舞台富有結構美,打造豐富視覺感受和留白的想像空間,勾出現代人對梁祝傳說的無限幻想。

此外,《蝶》服裝及形象設計師吳子慧亦以一針一線述說梁祝。劇中服裝以現代剪裁,融和立領、印花等不同時代的傳統服飾和中華元素,塑造角色獨特形象。在古韻風格的大基礎中,選取梁祝傳說中對封建思想的反抗,故在設計中加入不對稱感,如團服的單邊西式衣領是蝴蝶的形態,而單邊翅磅的蝴蝶是不能飛舞的,故特設男女款,寄語山伯和英台可以成為彼此的翅磅,漫天飛舞。
劇團還特意邀請上海資深戲曲演員胡倩老師,在劇中加入梁祝經典的越劇選段,通過傳統戲曲的身段、表演,展現給年青觀眾符合現代美學的戲曲藝術精粹。並與澳門青年樂手以及無伴奏人聲合唱團隊合作,一曲現場演奏的《梁祝小提琴協奏曲》為故事展開序幕,劇中穿插流行曲、北京小調等多種演唱形式,為舞台劇呈獻精彩的現場音樂表演。製作還創新地加入了於舞台劇罕見的金屬工藝設計,合作本地青年金屬工藝設計師馮凱臨訂造兩對「玉蝴蝶」,金屬工藝品立體中空、玲瓏精緻,以材質的延展性呈現蝴蝶的生命力。


《蝶》副導演、平面與投影設計總監及演員吳潤忠表示,自己本身在舞台劇之外,平面和設計的創作也很多,所以擔任導演時對視覺效果的呈現十分注重,而這次不僅有演員、樂手、歌手的表演,更有詩畫和多媒體投影,多種形式的藝術呈現對自己來說是一個大挑戰。不過在創作過程中,也更感受到中華文化經典的核心價值十分值得推廣,這使作為年輕藝術工作者的自己產生了強烈使命感,不斷思考如何在藝術上保留中華文化傳統,承接文化精粹創新塑造,建構開創、保留傳承。
建立澳門品牌 首個由綜合度假城企業跨界文商聯乘計劃
《蝶》製作是全澳首個由綜合度假城企業聯同本土商店、本地藝術工作者合作的聯乘計劃,成功打造了本地跨界聯乘商企品牌。首階段獲超過二十間商家合作與支持,其後更擴至五十多間,以本土藝術聯動本地品牌,原創劇場製作推廣澳門商企產品,成功開拓了劇場演出與商企合作的新模式。

團隊為本土產品重新設計包裝及標語,或與商家一同推出全新產品,發掘產品另一面的文化價值。《蝶》計劃總監、監製及演員林煒琪表示,我們通過互相合作,以青年創意及傳統文化傳承傳統品牌,以聯乘合作推廣這些商家的產品,不僅讓本土藝術突破藝文價值,也讓商企品牌增添藝文價值。我們希望將梁祝故事從台上延續至台下,把中華文化融入生活,並活化本地商家的產品。製作還推出了劇團自創的周邊文創產品,打造澳門原創劇場IP,成為澳門演出行業和文化市場的新亮點。
 
計劃更與本地老字號金行謝利源珠寶合作,推出主題聯乘項鏈「蝶寄相思」,並於演出場內發售,以及與本地唯一一家製扇專門店南薰樓合作設計聯乘紙扇「蝶影情長」及「彼岸花飛」連結本地藝術與本土商企,建立出兼具文化價值與經濟價值的澳門原創品牌。


林煒琪說:「2021年2月份最開始推出文商聯乘計劃時,我們是希望能夠為促進經濟發展出一分力。我們覺得在復蘇路上澳門人更應團結一致,相互幫助。當時團隊有幸獲得銀河娛樂集團和百老匯舞台的支持,重演《蝶戀.梁祝》,因此我們聯合了多個企業品牌,推出聯乘商品,並於劇場發售,意在促經濟、助發展。非常感謝願意與我們合作的五十多家本地商企的支持,讓我的大膽構思得以實現,更助力計劃大獲成功,打造出澳門的文化品牌,創造新機遇,開拓社會團結,實踐共融共榮發展。我們也正積極籌辦《蝶戀・梁祝》大灣區巡演,作為本澳青年藝術團隊,我們希望創作更多具有澳門特色、中華精神的製作,並將這些澳門品牌和澳門精神推廣至全國。」
青年劇團備受矚目 首個澳門原創舞台劇延伸展覽
《蝶》主演高詠詩稱:「劇目圍繞『以禮相守』的傳統美德以為核心,傳承中華民族的核心價值,推廣藝術同時傳承文化及美德,為此,我們也特地設有學校專場及延伸藝術展。我們是藝術工作者,更希望用藝術吸引年輕人認識傳統經典故事。所以我們以現代多樣的藝術形式,讓他們感受到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了解中華民族傳統的核心價值,學會珍惜和自豪屬於我們的中華文化。也通過製作和聯乘計劃,讓他們認識到這些傳統文化需要由我們來活化推廣,我們年輕人要將瑰寶在這個時代繼續傳承下去。」

今年7月,霜冰雪創作實驗劇團獲官樂怡基金會支持,打造了同名原創舞台劇的延伸製作「《蝶戀・梁祝》舞台劇延伸藝術展」,這是澳門首個舞台劇延伸展覽,開創嶄新藝術創作的形式,以青年藝術為澳門藝文發展建立新的里程碑。是次展覽特意展示了綜合藝術當中的獨立創作,見證澳門青年的合作歷程。當中包括由平面與投影設計師吳潤忠、文字工作者石恩慈及畫家陳漪莉共同創作而成的多媒體投影藝術、由服裝設計師吳子慧創作的舞台服飾、由金屬工藝師馮凱臨創作的「化蝶戒指」,以及由澳門澎穎化妝服務有限公司創作的妝容相片展示。

自2019年起,該製作班底的其他製作亦備受矚目,策劃了全國首個完全由青年自發和自行籌辦的巡演計劃——《苦盡甘來》全國巡迴演出計劃、全澳首個青年疫情藝術展覽「韶華一瞬﹕《情繫甘苦》」、慶賀回歸21周年的展覽「廿一而立:《綻放蓮華》」,以及打造本地青年的原創劇目《放牛小子兇殺案》、《留白》等。
團隊表示,未來會將製作不斷雕琢,冀打磨成具代表性的本地中華文化精品創作,將澳門的創新藝術舞台劇推廣至全國。「我們這群年輕的藝術工作者將要在藝術中繼續大膽挑戰、千錘百鍊,通過藝術創作展現及推廣中華文化和澳門精神,讓更多地方的觀眾認識澳門的魅力,以新時代的靈魂探索傳統核心美學。」
主創人員簡介
霜冰雪創作實驗劇團-聯合藝術總監及平面設計總監 吳潤忠
《蝶戀.梁祝》副導演兼平面與投影設計總監及演員
平面設計師及劇場自由身工作者
霜冰雪創作實驗劇團-文字藝術總監 石恩慈
《蝶戀.梁祝》副導演兼文字藝術總監
文字工作者及劇場自由身工作者
霜冰雪創作實驗劇團-計劃總監 林煒琪
《蝶戀.梁祝》計劃總監及監製及演員
劇場自由身工作者
霜冰雪創作實驗劇團-行政總監 高詠詩
《蝶戀.梁祝》主演
劇場自由身工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