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為配合經濟適度多元化政策,特區政府通過開辦首屆中醫生培訓課程、完善《中藥藥事活動及中成藥註冊法》的立法、成立中醫藥服務發展部門等,助力中醫藥發展。澳門立法議員施家倫表示,目前本澳市民及青少年對於中醫藥的了解仍然久缺較為系統化、直觀性,為此,社會有聲音期望政府能夠做好中醫藥宣傳工作,以更好地配合本澳多元化發展。
新冠肺炎疫情下,中醫藥充分發揮優勢,特別在新冠病情早期應用上可以阻斷病毒由輕型向重型發展,中醫藥慣用的治療方法:針灸、针刺、“艾灸+拔罐”等在多次臨床實驗下也證明有助新冠患者病情康復。施家倫表示,國家教育部為加大中醫藥文化知識在義務教育階段的推廣力度,對國家課程標準進行修訂,有機融入中醫藥內容,並且通過出版中醫藥教材、中醫藥文化主題活動、課外課程等形式,讓中小學生增進對中醫藥文化的認同和了解。
澳門特區政府層面,為推動大健康產業發展,提出建設以醫療養生、中醫藥文化展示、健康旅遊等為主的度假主題酒店養生綜合項目、中醫藥科技創意博物館項目及中醫藥主題文化街,目前已基本完成主體建設,但受到疫情影響,至今未見開業。施家倫建議當局盡快公佈有關項目的開業時間表,同時,建議政府考慮將中醫藥系統化知識融入中小學教育當中,持續推出相關中醫藥主題文化活動,進一步透過中醫藥培訓和實習計劃,進一步增進社會大眾和青少年對中醫藥文化的系統性了解,為本澳多元化發展提供堅實基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