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立法議員林玉鳳因應廣東省疫情,政府日前要求往返粵澳通關人士須持48小時內作出的核檢報告,昨天晚上9時半主持網上節目《公民有計傾》,邀請菜農子弟學校校長王國英一同討論新防疫措施對跨境師生的影響。他們指出跨學生面臨多方面的問題,以及提出了多方面積極解決的頒發。
本澳中小幼目前大約有3,000多名跨境學生,王國英校長指出,部分跨境學生來自基層家庭,若頻密地核檢,有關開支成本是不少的負擔,十分認同政府及時為跨境師生提供福利、免去核酸費用。他指出,現時專為跨境師生核檢的黑沙環青年活動中心面積有限,且大家多在放學時段前往檢查,人流相當密集,校方也要每周多次包車送學生去核檢。希望當局可以提供外展服務,派員到跨境師生較多的學校上門核檢,或在鄰近學校地區增設流動採樣站,減少大量師生的不便和交通壓力。
王國英亦指出,防疫措施下學校範圍都需穿戴口罩,師生互相難以直觀辨認容貌,對教學有一定的影響,尤其是幼小學童正處於學習說話的黃金時期,難以模仿口形發音及矯正,因此需要家庭教育補足。他亦發現在一年多的疫情影響下,學生已抗疫疲勞,負面情緒有所增加,希望當局提供更多資源為師生提供心理輔導支援。
他提到,校方已因應疫情適當調整教學要求,例如從功課量及學習背誦量等作出調整,以望減輕師生壓力。另外,網絡資訊發達,學生除了通過面授吸取知識外,還會通過網絡瀏覽不同資訊以補充知識,但網上常現含有不良內容的彈出式視窗廣告,隨時影響青少年成長的身心發展,他希望當局關注有關問題,研究與本地電訊商合作,針對學生使用者過濾含有不良資訊的網頁。
林玉鳳則引述家長反映,有些學校的師生通訊群組從早到晚都有人發訊息,且相關教師又必須回覆,導致大家都感到滋擾,但又擔心錯過了一些重要的校方訊息,希望優化有關溝通方式。她又建議在安全及滿足防疫條件下,各校可以在暑假日間時段開放校園空間,如操場、圖書館、體育設施等,讓學生自願回校自由活動或自習,以增加青少年的活動空間。強調有關措施不一定要老師在場、不會增加教師工作壓力,可優先讓具備教育學位的待業或轉業人士參與維持秩序的工作,累積實務經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