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二〇一九年之前」出版報紙 及 實時發佈之即時資訊
 
 
《後疫情時代澳門會展業發展的思考》 系列文章之四

澳門會展業發展的有效途徑

2021年6月2日    即時資訊

  李嘉曾                       

                                                                                    

確立正確的指導方針只是發展澳門會展業的前提和基礎,還需要認真地貫徹落實。從操作的層面考慮,應當找到合適的切入點。根據澳門會展業的現狀和優勢劣勢分析,以下四個方面不失為促進會展業發展的有效途徑。

第一,拓展產業鏈。

會展業本身也是一個產業鏈。不同研究者對會展業產業鏈的結構有不同看法,但都傾向於將完整的會展業劃分為由上游、中游和下游三个環節。根據MBA智庫百科“會展產業鏈”條目的觀點,會展業上游環節指會展項目的開發者和會展品牌擁有者,以及策劃主辦方,多為會展活動專業管理公司(PCO)。中游環節指會展項目的運作實施者,即承辦方,通常為目的地管理公司(DMC)。下游則指會展活動的支持部門,包括場館租賃、展品運輸、展會佈置、中介、保險、廣告宣傳、翻譯、保安等。由此觀之,發展會展業絕不僅僅在於舉辦會展本身(即上文述及的中游環節),上、中、下游協調配合均衡發展才有利於會展業做大做強。但從澳門會展業的實際情況看,同提供場館、經營實施會展的中游環節相比,開發及策劃會展、擁有會展品牌的上游環節,以及為會展提供各種配套服務的下游環節均比較薄弱。儘管目前澳門已擁有若干品牌會展,但不少在澳舉辦的會展仍由外來主體策劃主辦,而設計、布展、運輸等環節甚至還得依靠外地企業(特別是珠海的公司)承擔。這在很大程度上拖了澳門會展業的後腿。因此,應當有效拓展和強化上游與下游環節,促使澳門會展業在各環節均衡的基礎上健康發展。

第二,提高運營能力(做大)。

2020年肆虐的新冠肺炎疫情對我國會展業也造成嚴重影響。形象地說,疫情完成了會展業的重新洗牌,使許多低層次、小規模、地方性的會展逐漸消亡,使不少小型會展企業倒閉或歇業。疫情加劇了地方差異,使會展活動更加向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和長三角、珠三角等發達地區集中。這對於作為粵港澳大灣區中心城市的澳門而言,應當說是遇到了一個極好的歷史機遇。至於能否抓住這個寶貴機遇呢?還要看澳門會展業是否做好了充分準備。從目前的情況看,還有待加倍努力。一個明顯的弱點是運營能力偏弱。據2020730發佈的《2019年度中國展覽數據統計報告1.0》提供的數字,至2019年底全國展覽場地面積達14877.38萬平方米,而澳門全區的展覽場地面積約為21萬平方米左右,僅佔全國會展場地面積的0.14%2019年間全國舉辦上規模的展覽11033場,而澳門只舉辦了58場,僅佔全國展覽總數的0.5%。即便是澳門目前能提供最大會展場地的威尼斯人會展中心,其會展場地面積只有10萬平方米,其中展覽場地為7.5萬平方米。對比鄰區深圳,僅一個深圳國際會展中心(一期)擁有的室內展覽場地就達40萬平方米,接近澳門全區展覽場地面積的兩倍。由此可見,為了迎接後疫情時代會展業大發展的需要,澳門首先要加大會展基礎設施建設,特別是擴大高端會展場所的規模。同時還應扶持更多的PCODMC迅速崛起,努力提高開發、策劃、主辦、承辦和服務會展的運營能力。

第三,創建品牌(做強)。

品牌化是市場經濟成熟的標誌之一,也是企業提升整體實力的一條有效途徑。澳門會展業在逐漸崛起的實踐中已經悟出個中門道,且在品牌化的道路上努力前行。然而,澳門會展業品牌化進程中企業行為相對薄弱。第一個獲得UFI認證的澳門國際貿易投資展覽會的主辦方是特區政府貿易投資促進局;澳門國際環保合作發展論壇及展覽由特區政府主辦,貿促局與環保局承辦;澳門國際品牌連鎖加盟展則以澳門特區政府貿促局為首要主辦方。這表明澳門會展業品牌化進程中政府行為佔據重要地位。為了真正將會展業做強,除了要設法創建更多民間會展品牌外,還應當培育品牌企業。要大力扶持會展企業成長壯大,成為會展明星。2019年間我國辦展面積超過50萬平方米的單位有16個,其中中國國際展覽中心集團公司、中國汽車工業國際合作總公司、廣州市鸿威展覽服務公司名列前三位,辦展面積均超過110萬平方米。澳門會展企業望塵莫及,更應當從中看到努力方向。

第四,突出個性,採取靈活機動的戰術。

澳門會展業要謀求大發展,不僅要學習友鄰地區成功的經驗,而且要突出個性,追求自身特色。應當不拘一格,採取靈活機動的戰術,想方設法開展各種各樣的會展活動,走改革創新的發展道路。例如:

發揮特區優勢,引進高端展會。澳門的經濟體量很小,資源十分有限。但特別行政區在政治上具有優勢,可以同內地省級行政區劃相提並論,並且根據《澳門基本法》的規定,可在經濟、貿易、旅遊、文化等適當領域以“中國澳門”的名義,單獨地同世界各國各地區及有關國際組織保持和發展關係,簽訂和履行有關協議。因此,澳門應力爭在特別行政區的高度上,引進高端會議與展覽,承辦國家級甚至國際品牌會展,擴大本澳會展的國際知名度與社會影響。

因地制宜,大力扶持會議產業。我國內地每年舉辦會議的數量有上千萬場,參會人數可達數億人次,給相關產業帶來的產值達到幾千億元。與展覽相比,會議的組織更加靈活簡便,且經濟效益也相當可觀。據研究,每1元會場費能帶來4.89元住宿和餐飲費用。因此,澳門可以利用自身優勢,舉辦、引進或扶持本澳企事業單位召開各種各樣的會議,以“薄利多銷”的方式推動會展業產生更多的經濟效益。

謀求協同發展模式。一方面,要與內地省市(首先是粵港澳大灣區內各市)開展多渠道、多方位合作,聯合舉辦展會。可以請進來,也可以走出去。另一方面,要探索產業延伸、跨界聯合的有效途徑,將會展活動同旅遊、文化、科技、教育、體育、節慶等領域結合起來,互利互惠,相輔相成。如推出會議旅遊,策劃專題展覽,結合美食節舉辦飲食文化論壇,結合文娛演出體育比賽組織見面會、報告會等。俗話說“一榮俱榮”,相信澳門會展業一定能在與相關產業協同發展的進程中不斷做大做強,迎來更加美好的前景。


 
<<上一篇    下一篇>>     << 返回即時資訊
 

 

新聞出版局登記編號 336號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承認之法律有效刊物

第一版
第二版 第三版 第四版
2022年12月29日 第763期 共4版
 



澳門會展經濟報  版權所有  未經同意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10 macaucee.com.mo,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澳門羅理基博士大馬路600E第一國際商業中心1005室 

Add︰No. 600E, AV. Dr. Rodrigo Rodrigues, Edif. First International Commercial Center. Room 1005, Macao

   電話 Tel︰8532870 5239        傳真 Fax︰8532870 5548       Email︰macaucee@yahoo.com.hk

web site traffic statis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