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曾
會展業在澳門經濟建設中的重要作用盡人皆知,澳門社會發展離不開會展業亦已成為共識。然而,在新冠肺炎即將被征服、後疫情時代即將到來的時刻,在國家十四五規劃剛剛啟動、澳門特區的經濟亟待復甦的形勢下,如何深刻理解澳門會展業的戰略定位,進而更好地發揮其應有作用,值得認真探討以達成共識。
筆者認為,應當從以下四個方面來確定會展業在澳門的戰略地位。首先,會展業是澳門經濟適度多元化的重點產業。
這是2021年3月第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草案)》(以下簡稱《十四五規劃綱要》)賦予澳門的嶄新使命。《十四五規劃綱要》第十八篇第六十一章集中論述“保持香港、澳門長期繁榮穩定”這一專題,其中第一節為香港、澳門“鞏固提升競爭優勢”指明了方向。文件中對於澳門作出如下規範:“支持澳門豐富世界旅遊休閒中心內涵,支持粵澳合作共建橫琴,擴展中國與葡語國家商貿合作服務平臺功能,打造以中華文化為主流、多元文化共存的交流合作基地,支援澳門發展中醫藥研發製造、特色金融、高新技術和會展商貿等產業,促進經濟適度多元發展。”對比歷年來中央文件中對澳門發展方針的表述方式,不難發現《十四五規劃綱要》在“一中心、一平台、一基地”的基礎上增添了新的內容。文件中不僅表示支持粵澳合作共建橫琴,而且指出了支持澳門經濟適度多元化重點發展的四個產業門類,即中醫藥研發製造、特色金融、高新技術以及會展商貿。這是中央政府首次明確會展業在澳門經濟適度多元化中的重要地位,必須引起高度重視。
其次,會展業是澳門特區競爭優勢的重要體現。
隨著會展業在我國國民經濟中的地位不斷提升,澳門的會展業也逐漸崛起。在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之前的2019年間,澳門舉行的會展活動共1,536項,其中會議 1,459項,展覽58項,獎勵活動19項;與會及入場總人數達 201.2 萬人次。會展業已在澳門經濟發展中佔有不可或缺的地位。經過多年的實踐與探索,澳門迄今已有8個展覽品牌獲得國際展覽聯盟(UFI)認證,分別是澳門國際貿易投資展覽會(MIF)、澳門國際環保合作發展論壇及展覽(MIECF)、亞洲國際娛樂展(G2E Asia)、中國(澳門)國際遊艇進出口博覽會(CIYIEE)、中國(澳門)國際汽車博覽會(CIAE)、澳門公務航空展(MBAE)、澳門休閒科技展(MGS)和澳門國際品牌連鎖加盟展(MFE)。全中國(含港澳台地區)數以萬計的知名展會中,僅有150餘個獲得UFI認證;在粵港澳大灣區城市中,澳門儘管經濟體量最小,但獲得UFI認證的展會數僅次於香港而名列前茅。這些情況表明,會展業已經成為澳門特區的優勢之一。
再次,切實支持會展業是貫徹特區政府施政方針的必要舉措。
賀一誠行政長官於2020年11月代表澳門特區政府發佈《二0二一年財政年度施政報告》,闡述了十個方面的施政重點。第二個重點是“加快推進經濟復甦振興”,其中提到發揮支柱產業綜合旅遊業的引領作用時,強調了“加強旅遊業與關聯產業的互動發展,深化旅遊業與會展業、文創產業、中醫藥產業的跨界融合”,凸顯了會展業的重要性。第三個重點是“促進經濟適度多元發展”,其中對會展業提出明確要求:“推動會展業專業化和市場化發展。引進更多優質大型國際性會展項目,組織企業線上線下參加境外會展活動,促進會展業與其他產業聯動發展。開展國際會展認證及職業技能培訓課程,助力會展業界提升競爭力”。由此可見,特區政府為了貫徹落實既定的施政方針,必將採取多種措施,切實支持會展業健康發展;從而也體現了會展業在澳門經濟發展中的重要地位。
最後,大力發展會展業是澳門特區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有效途徑。
從本世紀初開始,會展業在我國國民經濟中嶄露頭角,但初期並不壯大。在2002年頒布的《國家標準GB/T4754-2002:國民經濟行業標準》中,我國國民經濟劃分為20各門類,下分95大類、396個中類、913個小類;而會展服務業只是913個小類之一。2011年3月通過的《十二五規劃》第四篇第十五章“加快發展生產性服務業”中,首次明確提出要促進會展業健康發展。而在2017年修訂的國民經濟行業標準中,“會議展覽及相關服務”已經發展成一個中類,下分“科技會展服務”、“旅遊會展服務”、“體育會展服務”和“文化會展服務”四個小類。這一變化體現了會展業不斷發展壯大、在國民經濟中的重要性不斷增強的趨勢。由於受歷史條件的影響,澳門的經濟結構不甚平衡,許多行業門類是缺失的。為了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理當從實際出發,努力發展現有的優勢產業,以便更好地開展區域合作,與國家主體接軌。將會展業做大做強正是一種明智的選擇。
綜上所述,會展業是澳門經濟適度多元化的重點產業,是澳門特區競爭優勢的重要體現,發展會展業既是貫徹特區政府施政方針的必要舉措,又是澳門特區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有效途徑。這樣的認識才是促進澳門會展業發展壯大的必要前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