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爲推動海上絲綢之路申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世界遺産項目,同時開展UNESCO 世界記憶工程 (MOW)的文獻遺產保護與利用計劃,助力粵港澳大灣區文化交流,傳播嶺南文化。由廣東省人民政府參事室(文史研究館)、廣東省粵港澳合作促進會、澳門城市大學(澳門世界記憶學術中心)、澳門文獻信息學會、廣州十三行博物館聯合主辦歷史圖片展覽及研討會,並得到廣州市十三行文化促進會、暨南大學澳門研究院、廣州大學十三行研究中心、廣州嘉辰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廣州市迪士普音響博物館及美高梅的支持。展覽題為:“海上絲路•雙城憶——清代廣州十三行之廣州與澳門印跡”圖片展覽,開幕式於20日上午假澳門城市大學何賢會議中心舉行。
城大周萬雷副校長致歡迎辭時表示,廣州與澳門同屬嶺南之地,同根同源,兩地在歷史上同是海上絲路和對外貿易的重要窗口,擔當著東西方交流的橋樑角色,彼此有著許多共同的歷史記憶。他認為,適逢城大四十周年校慶,兩地攜手舉辦本次活動,別具意義。他同時指出,UNESCO世界記憶工程之教育與研究分委會在城大設立了全球首個世界記憶學術中心,旨在推動歷史遺產,尤其是文獻史料方面的研究與教育的工作,未來將進一步加強與大灣區合作,以及推動大學與國際的聯繫。
廣東省人民政府參事室楊漢卿主任在致辭中首先祝賀城大四十周年校慶,並對廣州十三行博物館首次走出南粵及首次與UNESCO世界記憶工程聯合舉辦活動,感到意義重大。他指出,清代廣州十三行是中國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中國古代經貿史具有重要的歷史地位。他強調,在目前國家提出大灣區的理念之下,以及在廣東打造“雙循環”戰略樞紐、加快文化强省建設的今天,通過此次展覽和研討會,回顧十三行歷史、深挖粵商文化,將有助十三行這張名片再次推向世界。
廣東省人民政府參事室李黎參事表示,作為本次展覽藝術總監,她深刻體會到,清代廣州十三行的輝煌爲粵澳帶來經濟、貿易、社會、文化、藝術、教育、醫學等方面的高速發展,一定程度上造就了如今粵澳兩地的繁榮,在中國對外貿易的舞臺上留下流光溢彩,熠熠生輝的一筆。
開幕式上,林迪夫代表廣州嘉辰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向澳門世界記憶學術中心致送具有創新紙質真迹還原技術的嶺美藝術電子畫屏,也作為城大四十周年校慶的賀禮,由蘇錦雄協理副校長代表接收。
展覽剪綵儀式後,主辦方引領嘉賓參觀位於學生園地的展覽。展覽主要涵蓋:海貿遺珍、珠江璀璨、濠江溢韵、絲路鎏金、淵遠流長五大主題,並甄選廣州十三行博物館部分館藏文物圖片和收藏於世界各大博物館、藝術館的清代外銷畫以及澳門世界記憶文獻史料等共233幅圖片,展示廣州與澳門共建海上絲綢之路的歷史,內容豐富,展期至5月7日。
其後,與會嘉賓及學者於城大大豐樓國際會議室舉辦“海上絲路.雙城憶”學術研討會。由楊開荊及李黎主持,主講學者有暨南大學澳門研究院葉農院長、廣東省人民政府參事室王元林特約研究員、廣州大學廣州十三行研究中心王睿副教授、韓山師範學院周海霞副教授等,圍繞澳門與十三行的歷史淵源、世界記憶工程發展,以及合作項目等範疇進行討論。
外交公署新聞與公共外交部鄭新友主任、中央人民政府駐澳門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宣傳文化部助理李嘉欣小姐,廣東省人民政府參事室(文史研究館)楊漢卿主任、周高副主任、李黎參事,廣東省粵港澳合作促進會林迪夫執行會長,澳門基金會行政委員會黎振強委員,廣州市十三行文化促進會王恆會長、澳門旅遊局程衛東副局長,澳門教育及青年發展局丁少雄副局長、澳門文化局穆欣欣局長代表盧可茵高級技術員、著名教育家劉羨冰校長,美高梅品牌策劃廖頴琦副總裁、廣州大學孫延明副校長、澳門大學圖書館吳建中館長、暨南大學澳門研究院葉農院長,澳門佛教青年總會會長妙智法師等;還有澳門主辦方代表澳門城市大學周萬雷副校長、蘇錦雄協理副校長、圖書館師麗梅館長,澳門世界記憶學術中心委員會主席兼文獻信息學會楊開荊理事長、沈振輝副理事長等,以及粵澳兩地從事歷史研究、文物保護學者,學校校長、教師、圖書館和檔案館、博物館、文化社團代表等逾70位嘉賓參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