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展業綠色發展 提上日程了
2月22日,國務院下發《關於加快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的指導意見》(國發〔2021〕4號)。《意見》的“工作原則”中,在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生產體系——提高服務業綠色發展水平的部分,明確提出“推進綠色發展,指導制定行業相關綠色標準,推動辦展設施循環使用。”
這是國務院文件首次提出“會展業綠色發展”概念。較之2015年《國務院關於進一步促進展覽業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國發〔2015〕15號)中將“節能環保”作為完善展覽業標準體系中一個因素,更為明確和具體了。
在國家“十四五”規劃的20項指標中,綠色生態指標有5項,占四分之一。由此可知,在實現小康目標後,促進生產生活方式的綠色轉型,已成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中之重。會展業是國民經濟中的小行業,但“會展業綠色發展”列入了國務院《意見》,足見茲事體大,應引起會展業者高度重視。
兩大難點 集中于展會現場
會展業綠色發展的難點凸顯於展示工程和展會垃圾兩方面。
展示工程的綠色轉型在於環保搭建,核心是採用無污染、可回收並能重複利用的材料。以輕鋼材料代替木質材料,是目前國際展示工程環保搭建的趨勢。
展會垃圾指展會結束後存留於現場的垃圾,包括展示工程的建築垃圾、噴繪布、紙質印刷品、展品包裝物、地毯等廢棄物。全國政協委員、浙江省商務廳副廳長王堅在2020年全國兩會上反映:2019年全國展裝垃圾達86.8萬噸,回收利用率僅10%左右。他評論:“一個展會結束就誕生了一個垃圾場”!據瞭解,一個展覽面積為10萬平方米的展會所產生的垃圾,需要十餘台大型卡車清運1天。
毫無疑問,會展業綠色轉型的主戰場在展會現場。
強制轉型 勢所必然
環境保護、綠色發展關乎人類命運共同體,道理並不難懂。但低碳循環的綠色轉型依靠人們自覺或市場競爭則行不通。因此,環保措施要依靠法制強制施行,國內外概莫能外,會展業的綠色轉型也將如此。
2000年以來,國內展示工程環保搭建的標準已有多個,但都不是強制標準,以致淪為紙上規範。由此可見,環保搭建不是沒有標準,而是沒有強制執行。展會垃圾減量問題與環保搭建相關,但尚無標準。
展示工程環保搭建能否強制實施以及展商能否接受環保搭建,是業內部分人經常質疑的兩個問題。前者已由廣交會、進博會給出答案,即完全可以強制實施環保搭建。展覽場館與主辦方相配合,通過圖紙審查、現場管控,有效把住了展會現場環保搭建的入口。後者經調研證明,環保搭建的成本並不高於非環保搭建。相反,如展商長期(如連續三屆)與固定的搭建服務商合作,成本將低於非環保搭建。
3月初去廣州參觀展會,得悉海珠區政府規定展會觀眾須以手機掃碼入場,要求主辦方落實無紙化操作。此舉乃政府行為,應為國內率先而行,值得推廣。這一強制性措施對於展會垃圾減量有積極意義。
(來源:張凡的會展洞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