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立法議員林玉鳳就長者緊貼問題,書面質詢當局,提出照顧者津貼不單要先行先試 也要及時優化。她指出,社工局於去年底開始實施為期一年的照顧者津貼先導計劃,雖然當局多次強調「計劃旨在試行執行機制⋯⋯故對象涵蓋範圍不能大, 否則便會失去推行試行的意義」[1] [2]。然而,計劃除了要「試錯 」,更需要「止錯」,對於先導計劃目前已出現的問題及明顯存在 的不足,當局絕不能以「先導性質」為由而坐視不理,有必要及時優化,才能真正達到為照顧者減壓的目的。
當局於去年11月9日開始接受照顧者津貼先導計劃的有關申請,至1 月底共收到186份申請、約1900人次查詢[3]。有重度特教家長向本人反映,有關申請手續相當繁複,申請表共11版,有眾多文件需要 提交,還需要進行家訪。其於遞交申請表後,也經歷多次修正資料及補交文件等波折,形容有關申請「超級複雜」,比申請融和計劃 更麻煩。
社工局也表示,由於部分申請者對填寫表格等申請流程不太熟悉, 故局方人員需時跟進及解釋,讓申請者修正及補交證明資料等,當 時預料2月發放第一期照顧者津貼[4] [5]。現時計劃的受惠對象範 圍如此狹窄,也要費時3個月才能完成申請、補正、評估、審批程 序,如不及時優化流程,除影響申請者的權益外,也會增加他們原 本已超負荷的壓力,且他日擴大受惠範圍時,行政手續所花費的時間恐更漫長。
在申請條件方面,目前先導計劃的發放對象為重度或極重度智力殘疾人士(也包括智力殘疾評估不分級的未滿4歲幼兒),以及不能 自行坐立的長期卧床人士,但除此之外,還有許多期盼政府推出照顧者津貼多年的SEN(特殊教育需要)家長沒被計劃所覆蓋。比如 被歸類為精神殘疾的自閉症兒童,其父母一方通常要辭職照顧子女,需要付出比普通家長加倍的時間和耐性,承受極大的精神和經濟 壓力,但卻沒能得到照顧者津貼先導計劃的支援。
同時,澳門社會已邁入人口老齡化,失智症患者也將相應增加,這 第 1 頁 共 3 頁 些長者雖未必長期卧床,但照顧者的壓力也不可小覷。可見還有眾 多有需要的家庭照顧者未被納入計劃覆蓋範圍,希望當局及早優化申請流程,並為擴大受惠者範圍作出思考及部署,絕不能因先導計 劃完結(2021年11月)而讓整個津貼計劃中斷,以免眾多正面對沉 重經濟、身心壓力的照顧者大失所望。
就此,她質詢當局: 1. 請問到目前為止,當局收到多少份照顧者津貼先導計劃申請, 已完成評估、審核、確認的申請宗數為多少?已完成個案中,從申請人遞交申請到最終獲發放資助,平均需要多久?提交申請與完成 審批間存在時間差,從哪一個時間點決定申請者可獲得的津貼期數 (比如11月交申請,12月計劃實施,1月審批完成,其可獲得的津貼期數是?),會否因審批時間過長而減少了申請者原本可獲發的 津貼?
2. 照顧者津貼先導計劃於11月9日開始接受申請,因修正申請資 料、補交證明等問題,2月才發放第一期津貼。請問這樣的效率是 否在當初預期之內?申請表共11版,有眾多文件需要提交,在餘下近9個月的先導計劃實施期內,有何便捷措施協助申請人了解申請 表的正確填寫方法及需提交的文件,從而加快審批效率?對於已有殘疾評估登記證的人士,是否可以部分省減他們申請照顧者津貼時 所要提交的文件及審批手續?
3. 目前照顧者津貼先導計劃的發放對象為重度或極重度智力殘疾人士,以及不能自行坐立的長期卧床人士,自閉症、失智症等當局 歸為精神殘疾的人士未能從計劃中受惠。請問當局現時有否就擴大 受惠者範圍的問題作出思考及部署?能否確保照顧者津貼計劃不會因先導計劃實施期間完結(2021年11月)而中斷?能否於今年12月 便可接續實施擴大受惠範圍的照顧者津貼計劃(無論是正式計劃還 是第二期先導計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