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二〇一九年之前」出版報紙 及 實時發佈之即時資訊
 
 
中新時評:“兩會時間”開啟,中國經濟有“底”

2021年3月5日    即時資訊


 【本報訊】中新社北京34電 歷次全國兩會,是總結經濟工作的重要節點,更是當年中國經濟政策的“風嚮標”。

2021年“兩會時間”已經開啟。站在此刻,無論回望過去,還是展望未來,都可以說中國經濟已經有“底”。

其一,是“穩”的底色。

過去一年,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重大考驗,中國取得了率先控制住疫情、率先復工復產、率先實現經濟正增長的顯著成績。

經濟總量邁上百萬億元人民幣新台階,佔世界經濟比重預計達到17%左右;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連續兩年超過1萬美元,與高收入國家發展的差距繼續縮小……這些亮眼指標,折射出中國正逐漸克服疫情不利影響,經濟實力顯著提昇,綜合國力持續增強,為構建新發展格局奠定了堅實基礎。

多年來,中國一直以“穩中求進”作為經濟工作總基調。當“穩”的底色更加厚重,未來中國描繪高質量發展新畫卷的筆觸也將更為生動寫意。

其二,是民生底線。

2020年政府工作報告給人們留下了“實”的深刻印象,不僅因為這份報告刷新了改革開放以來最短篇幅的紀錄,更源自于其透露出強烈、深厚的民生關切。

中國官方近日透露,去年政府工作報告所提出的17項量化指標任務已於2020年底全部完成。其中包括新增就業、城鎮調查失業率、居民消費價格、老舊小區改造等與民生福祉息息相關的指標,且多項任務超額完成。

但與此同時,一些民生新題也在不斷浮現。如年輕人生育意願低、老年人“觸網難”等話題,已成為不少代表委員關注的焦點。如何把全國兩會上開出的“民生清單”變為“幸福賬單”,進一步兜牢民生底線,將持續考驗中國的治理能力和智慧。

其三,是“進”的底氣。

在有效控制疫情的前提下,去年全國兩會以來,發行特別國債、提高赤字率等一攬子宏觀政策精準發力,較好地支持了中國實體經濟增長,有效填補了疫情衝擊下的全球防疫物資等必需品和其他工業品供給缺口,為國內外經濟復蘇作出重要貢獻。

從國際金融危機到新冠肺炎疫情,中國始終堅持以提高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為中心,在實踐中創新宏觀調控思路和方式,不斷積累新經驗,克服新挑戰。

站在“十四五”起點,中國需要在夯實穩定發展基礎之上,增強經濟穩定復蘇動力,為構建新發展格局開好局、起好步。可以預見,今次全國兩會後,中國的政策工具箱將再度開啟,而當更多新招實招“落地開花”,經濟發展“進”的底氣也將更加充實。(完)        


 
<<上一篇    下一篇>>     << 返回即時資訊
 

 

新聞出版局登記編號 336號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承認之法律有效刊物

第一版
第二版 第三版 第四版
2022年12月29日 第763期 共4版
 



澳門會展經濟報  版權所有  未經同意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10 macaucee.com.mo,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澳門羅理基博士大馬路600E第一國際商業中心1005室 

Add︰No. 600E, AV. Dr. Rodrigo Rodrigues, Edif. First International Commercial Center. Room 1005, Macao

   電話 Tel︰8532870 5239        傳真 Fax︰8532870 5548       Email︰macaucee@yahoo.com.hk

web site traffic statis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