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二〇一九年之前」出版報紙 及 實時發佈之即時資訊
 
 
宋碧琪關注城市垃圾資源化問題

2021年3月5日    即時資訊

 

【本報訊】宋碧琪議員認為,本澳近年經濟發展迅速,帶動社會生產、人員流動的急速增加,同時亦為澳門帶來大量的固體廢物。根據政府《環境狀況報告》顯示,2019年本澳的固體廢物處理為55.25萬公噸,“人均城市固體廢物棄置量”已高達每人每日2.24公斤。而資源回收率反降至16.8%,為十年最低。在固體廢物量不斷上升,而回收效率不斷“打折”的情況下。本澳要達成“綠色澳門”的願景,建構可持續發展的城市,亟需走出“垃圾圍城”的困境。

當局不斷推進資源回收工作,設置了多個公共回收網絡。現時全澳有3,300多個三色資源回收地點,並設有廚餘回收處理計劃、玻璃樽回收等公共回收網絡,覆蓋面廣。但因宣傳力度不足,環保意識不強,難做到“乾淨回收”,目前回收率仍不足5成。由於缺乏清晰的執行措施,導致回收、循環、利用三方面難以形成良性循環,無法開展實際的回收工作。

雖然近年來,特區政府加強落實“源頭減廢,資源回收”的政策,通過擴建垃圾焚化中心,建設新的填埋區等,以應對固體廢物的增加。但受限於本澳土地面積小,人口稠密,簡單的焚燒填埋處理不能根本解決本澳的垃圾問題。加上回收處理機制不完善,回收率成效不彰。因此當局有必要在回收垃圾資源後的利用上採取更科學、智慧的處理方式,以達成整體減廢的目標。

對此,宋碧琪向當局提出以下質詢:

1.           目前,有不少內地城市都推出“科技創新帶動綠色城市”的概念,推進垃圾資源效益最大化。例如福州紅廟嶺垃圾發電廠,採用科學分類,科技再造的方式,已實現入園廢棄物100%無害化、資源分類處理。對此本澳亦有利用科技再生資源,但由於回收處理機制不完善,導致部分固體廢物無法得到妥善處理。當局會否考慮加強“智慧環保”理念,效仿內地城市的成功案例,引進新思維及新做法,使本地產生的廢物能夠最大程度資源化?

2.           政府在《澳門固體廢物資源管理計劃(20172026)》中,已訂定分階段引入“污染者自付”、推動垃圾分類,並配合現有的各項宣傳活動項目,以提升公眾的環保意識。但“計劃”實際執行時間已近一半,當局有否對現時計劃的成效作出評估?又會否進一步對計劃進行檢討及優化?

3.           本澳以“構建生態文明,推進綠色發展”為主題,已開辦多個已具規模的環保展銷會。例如“澳門樂活展”以及“澳門綠色生活展”。近年,亦與國際機構合作,開辦《澳門國際環保合作發展論壇及展覽》。對此當局會否考慮通過本澳的會展資源對環保作進一步推廣,藉以推進本澳環保事業的持續發展?

 

 
<<上一篇    下一篇>>     << 返回即時資訊
 

 

新聞出版局登記編號 336號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承認之法律有效刊物

第一版
第二版 第三版 第四版
2022年12月29日 第763期 共4版
 



澳門會展經濟報  版權所有  未經同意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10 macaucee.com.mo,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澳門羅理基博士大馬路600E第一國際商業中心1005室 

Add︰No. 600E, AV. Dr. Rodrigo Rodrigues, Edif. First International Commercial Center. Room 1005, Macao

   電話 Tel︰8532870 5239        傳真 Fax︰8532870 5548       Email︰macaucee@yahoo.com.hk

web site traffic statis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