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澳門貿易投資促進局、廣東省商務廳聯合主辦的“二零二零粵澳名優商品展”,本月十一至十三日假澳門威尼斯人會展中心舉行。本屆展覽以“粵澳美食頻道”為主題,展場面積達九千平方米,展位數目近四百個,吸引近三百四十個參展商參與,設有“澳門特色商品展區”、“廣東省名優商品展區”、“‘一帶一路’展區”、“青創力量展區”、“廣東省國有企業展區”等。貿促局主席劉偉明在展覽開幕式上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隨著會展業的復甦,希望能帶出正面訊息,令人瞭解到澳門是一個安全、宜遊及有能力舉辦各類型會展的城市;會展業對於城市整體經濟而言,絕對有拉動作用,根據統計資料,會展旅客的消費能力,相比一般旅客高一點九倍,希望透過舉行會展,令相關產業鏈,如酒店、餐飲、零售等行業,能夠得到相對的帶動作用。
劉偉明所說的這番話,其實就是介紹了會展業的“盈利模式”。當然可能因為是回答採訪而不是正式的學術場合,因此他的此番介紹應該也不是很全面。會展業除了能夠帶動酒店、餐飲、零售等行業發展之外,自身也能通過收取場位費、攤位費等來直接獲得收益;另外會展活動可以促進新思想、新技術、新理念、新發現的交流,從而能夠促進會展舉辦地的製造業、教育業、醫療業、通訊業等相關產業的發展。所以,總的來說,會展業的“盈利模式”是比較清晰、明確的。
但日前審計署公佈的《澳門投資發展股份有限公司的管理》衡工量值式審計報告認為:特區政府設立澳門投資發展股份有限公司澳投公司的目標非常清晰,通過參與區域經貿合作、開展投資項目等一系列工作,為澳門經濟可持續發展、對外經貿事業的不斷推進,發揮本身的力量;作為公共資本企業,澳投公司在決定動用大量公帑之前,有必要向股東清楚交代如何回本,詳細介紹怎樣獲利,以證明這項公共投資是物有所值,這是為了方便股東日後妥善監督,同時釋除公眾對項目不斷增資的疑慮;基於目前的發展模式是否能回本及獲利仍然存在不確定性,澳投公司必須針對各項問題逐一檢討,包括大量開設子公司的必要性及建立可行監管機制、產業園的定位及營運模式、妥善分析開設主題酒店的投資風險,更重要的是認真考慮產業園土地的開發方式和發展計劃,認真完成國家交托的任務,為粵澳合作作出切實的貢獻與良好的示範。
該審計報告的這番表述,應該就是認為澳門投資發展股份有限公司的“盈利模式”不清晰,讓人不清楚該公司“如何回本”?“怎樣獲利”?其實在去年五月十六日的本報上的評論“特區政府對粵澳合作產業園的‘投資回報’如何實現?”,就曾提出過這樣的質疑。去年一月份時任經濟財政司司長梁維特邀請並陪同時任立法會副主席崔世昌等二十多位現任立法議員參觀位於橫琴的粵澳中醫藥產業園。當時粵澳中醫藥產業園董事長呂紅對來訪的立法議員們透露:特區政府分期對產業園注資,至二零一八年注入的資金約有五十七億元人民幣,現階段完成園區百分之四十的建設,但仍有其他建設工程,日後會繼續投入資金至整個園區建設完成。呂紅表示,產業園的本意是要培育產業,培育產業不可能即時有可見回報,但有信心中醫藥的投入肯定會有回報,料十五年至二十年間可達收支平衡;產業園作為政府平台,其功能要多元化,短期目標應以提升社會效益、政府職能,或幫助本澳企業在中醫產業方面創造環境和條件為主;扶助藥企發展只是產業園的功能之一,將來可覆蓋至本澳社會,尤其施政報告指出澳門未來發展方向是健康醫療,相信園區內仍在建設,關於大健康產業板塊的示範性項目,可為澳門市民提供專家醫生的診療服務,中醫生亦可在園區內交流學習、提升醫術,中醫藥相關學科的畢業生、實習生更可從中找出路。去年五月十六日的本報上的評論“特區政府對粵澳合作產業園的‘投資回報’如何實現?”對此就指出:“呂紅的介紹顯示,特區政府對位於橫琴的粵澳中醫藥產業園,已注入約五十七億元人民幣,但只完工四成建設,據此推算,特區政府對粵澳中醫藥產業園的投資,總額應在約一百四十億元人民幣左右;而‘有信心中醫藥的投入肯定會有回報,料十五年至二十年間可達收支平衡’,因此粵澳中醫藥產業園對特區政府應該是有‘投資回報’的,但這種‘投資回報’通過何種方式實現?是粵澳中醫藥產業園中的企業向特區政府納稅?還是給特區政府分紅?或是其它某種方式?如果不能清晰這一問題,特區政府對粵澳中醫藥產業園的‘注資’,如何能實現‘投入肯定會有回報,料十五年至二十年間可達收支平衡’?”
想不到近兩年的時間過去了,這一問題現在又被審計署公佈的《澳門投資發展股份有限公司的管理》衡工量值式審計報告更為明確地揭示出來。特區政府投钜資設立澳門投資發展股份有限公司,居然不清晰其“盈利模式”,這既讓人感覺匪夷所思,也會給澳門帶來巨大的財政隱患。澳門社會應該吸取這一教訓,在今後再進行產業投資時,一定要先明確該投資的“盈利模式”。
•秋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