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第11屆國際基礎設施投資與建設高峰論壇(下稱基建論壇)於12月3日圓滿閉幕,中國對外承包工程商會會長房秋晨在閉幕致辭上指出本屆基建論壇突出了三個亮點和形成了五個共識,並表示澳門作為共建“一帶一路”的重要節點和“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極點,隨著以“門戶”、“樞紐”、“軸帶”和“核心”為目標的澳門基建規劃的出台和實施,澳門自身基礎設施建設已經迎來新的發展階段;另外,隨著澳門疫情防控工作取得巨大成效,經濟復甦、城市安全,使得國際基建論壇得以在澳門順利舉辦,為推動和促進國際基礎設施合作增添了一抹靚麗的“澳門色彩”。
房秋晨首先向論壇的指導委員會各成員單位國家商務部、澳門特區政府、中聯辦、國家外交部、發改委、國務院國資委和國務院港澳辦,向論壇的共同主辦方澳門貿促局,向論壇的戰略合作夥伴、協辦單位和支持單位、向出席本屆論壇的所有嘉賓以及光臨本次新聞發佈會的媒體朋友們表示衷心的感謝。
其後,他在回顧論壇時指出了三個突出亮點。
一是背景特殊、主題鮮明。第11屆國際基建論壇是在全球新冠疫情尚在蔓延,世界政治經濟不穩定性、不確定性因素顯著增多,國際基礎設施合作面臨巨大挑戰背景下舉辦的一次特殊國際會議。論壇的主題強調團結合作、共克時艱,議程的設置聚焦行業當前面臨的突發性、週期性和結構性的問題與挑戰,討論的話題以促進國際基礎設施產業鏈、供應鏈和價值鏈的穩定和重塑為出發點,強調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下國際基礎設施合作面臨的挑戰,和後疫情時代的行業發展的機遇,推動各利益相關方採取務實有效的措施,促進國際基礎設施高質量和可持續發展。
二是廣受關注、參會踴躍。根據內地和澳門疫情防控的總體要求,主辦方對本屆論壇的嘉賓邀請工作進行了相應調整,壓縮現場參會人員規模。經統計,本屆論壇共有來自42個國家和地區400多家單位逾1000位嘉賓出席,其中包括32個駐華使節;另有1位國外部長級嘉賓和重要的合作夥伴以視頻的形式參與了論壇的相關議程活動。
三是創新辦會、形式新穎。針對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下開展會展活動的要求,主辦方在組織形式上進行了相應變革創新,首次採用了線上線下相結台的方式舉辦本屆論壇。在論壇的主旨演講、專題活動和平行論壇等環節,邀請國外嘉賓通過現場連線和視頻發言的形式參與到論壇議程中來。
房秋晨續指,當前,國際基礎設施合作面臨巨大挑戰,本屆論壇邀請業界精英彙聚一堂,共同探討新形勢下國際基礎設施合作發展的理念、問題和路徑,展望未來發展機遇。本屆論壇共有112位發言嘉賓通過現場、視頻或連線的方式參與到論壇的各項議程中,他們發表了自己的真知灼見,並同現場的嘉賓和觀眾進行互動和交流,凝結出了豐碩的成果。形成了推動國際基礎設施合作向高質量和可持續發展的五點共識:
一、基礎設施是國民經濟發展的基礎,是一個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階梯。受疫情的影響,全球經濟社會發展以及包括國際基礎設施在內的國際合作面臨前所未有的困難和挑戰。隨著疫情的好轉,各項經濟社會活動逐步恢復,基礎設施投資作為提振經濟、促進就業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手段,有望迎來新的發展階段。
二、開放包容、合作共贏的發展理念是推動國際基礎設施合作的基礎。當今世界,各國經濟彼此依存、利益交融、命運與共,世界各國龐大的基礎設施規劃和資金需求,只能通過加強國際合作才能實現。開放包容、合作共贏才是根本之計,各國要加強政策間協調與溝通,積極推動國家和區域間重大發展規劃對接,以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為前提,開展更高層次和更寬領域的互利合作。
三、創新是行業不斷向前發展的驅動力。當前,世界正處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實施國際工程專案的內部和外部環境已經發生改變。創新作為引領行業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國際基礎設施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支撐。在新發展形勢下,國際業界應以此為契機,積極實施理念創新、管理創新、加快向數位化轉型升級,不斷創新投融資模式,推動跨國創新和第三方市場合作,增加企業自主創新能力。
四、產業鏈、供應鏈和價值鏈的穩定和重塑是行業復蘇和發展的關鍵。疫情在全球的蔓延,對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和價值鏈產生嚴重衝擊,對國際基礎設施合作帶來了長期和深遠的影響。目前,疫情仍在蔓延,如何借助科技與創新破除由此帶來的影響,需要各利益相關方相向而行、共同努力。
五、澳門為國際基礎設施合作增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澳門是共建“一帶一路”的重要節點和“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極點,隨著以“門戶”、“樞紐”“軸帶”和“核心”為目標的澳門基建規劃的出臺和實施,澳門自身基礎設施建設已經迎來新的發展階段;另外,隨著澳門疫情防控工作取得巨大成效,經濟復蘇、城市安全,使得國際基建論壇得以在澳門順利舉辦,為推動和促進國際基礎設施合作增添了一抹靚麗的“澳門色彩”。
最後,他邀請大家明年繼續來澳門支持與參加第12屆國際基礎設施投資與建設論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