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經濟財政司司長李偉農11月27日下午列席立法會全體會議,回答了多名議員有關中小企業發展的提問。
李偉農在引介明年經濟財政司施政範疇及部署時表示,在支持中小企業發展方面,要更著重“授人以漁”的工作。在營造更誠信及公平市場環境的同時,將透過加快移動支付普及化的工作,協助中小企業革新經營模式。在協助中小企提升競爭力的工作上,透過提供培訓、促進對接、財務支持、加強推廣等多點支撐,支持“特色店計劃”、初創企業、社區商戶,並鼓勵中小企發展跨境電商及進駐內地的電商平台,拓展內地市場。
發展電子支付和跨境電商 推廣新零售模式
李偉農表示,今年提升中小企業競爭力的第一個場景是建立支付平台,支付機器和二維碼標示已達六萬套,餐飲業、零售業基本能夠提供第三方支付,內地旅遊常用的兩個支付平台在澳門零售業基本上是暢通無阻的,明年希望進一步整合,在後台管理方面進行提升,為旅客提供一個場景。他強調,在幫助中小企打造了支付這個“鑰匙”之後,才有後續的數據管理,有了數據管理之後才能改良產品,了解顧客需求,再定下營商政策。
有議員提及政府將會如何推動跨境電商發展。經濟局局長戴建業回應表示,移動銷售平台普及,透過內地知名電商進行線上推廣,開拓內地龐大市場,利用電商平台龐大流量推廣,未來會支持業界,為有意拓展電商業務設跨境電商孵化基地,接受線上營銷能力培訓。近期,有參與營銷活動的中小企在半小時已賣了1個月的銷售量,大家意識到新零售方式,澳門可進行直播、推銷零售,會加強同內地知名電商合作。電商培訓上,過去除組織培訓活動,向中小企企業主能力提升的培訓班等,未來會對新零售模式,結合線上線下經營技巧,結合未來網上銷售一同推廣,留意未來本地需求,找熟悉業務的導師作培訓,強化經營線上線下聯動。
翻新美化舊區吸客 特色店成效不錯
對於優化中小企業營商環境,李偉農回應表示,各個部門也有對街道進行美化工作,旅遊局和經濟局也一直都有合作,在海邊新街、十月初五及沙欄仔等進行翻新和美化,吸引不少居民旅客打卡,未來會逐步尋找適合街道作美化,以提振區內消費。
有議員關心特色店成效。經濟局長戴建業回應表示,特色店計劃是今年七月推出,旨在協助中小企在疫情期間擴大其客戶觸及面,尤其網絡營銷方面,將店舖資訊放在內地大型生活消費平台。首期在內港十月初五街的商戶試行,有五十家特色店參與,第二期再擴展至離島區。總結首期計劃成效,平均每家企業每月有六萬次的曝光率,點擊率達六千次,以助特色店提升業務及推廣產品。
有議員提及中小企業信貸保證計劃申請。李偉農回應指出,今年中小企信用保證計劃申請比過去多,但政府要小心,因為由政府做擔保,所以審批要謹慎,會在審批時間上做平衡。澳門的所得補充稅只收12%,且有免稅額60萬,澳門稅率在亞洲最低。若修改會影響澳門稅收和稅基,令二次分配和社會承擔,花無百日紅,要謹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