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粵澳工商聯會會長施家倫在“國際環境危機治理論壇及展覽”開幕儀式上致辭時表示,澳門要發揮獨特的制度和區位優勢,積極參與國際環境危機治理,並主動銜接國家戰略,加快建設大灣區的步伐,加強區域規劃銜接和分工協同,做好“綠色+”的政策設計,率先建設“碳中和”城市,為現代金融業、中醫藥產業、會議會展業集聚更多的創新要素和國際資源,助力澳門多元產業轉型發展。
他強調,澳門是“一帶一路”的重要節點、國家“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交匯點,粵港澳大灣區對接國際合作的橋頭堡,在擴大與各國各地區的交往,服務國家參與國際治理變革的歷史進程中,應有更大的作為。
對此,他表示,澳門要勇於在“小桌子上唱大戲”,用好國家給予的支持,發揮出獨特的制度優勢、區位優勢,積極參與國際環境危機治理,搭建國際性的官產學研交流合作平台,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匯集起更強大的促進力量,注入更多的中國智慧。
此外,澳門還要主動銜接國家戰略,積極配合習主席提出的,推動疫情後世界經濟“綠色復蘇”的重大倡議,和2060年前中國實現碳中和的重大宣示,積極踐行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全面推動經濟社會綠色轉型,爭取透過十年至二十年的努力,率先建設成為“碳中和”城市,為國家乃至世界城市治理樹立典範和樣板。
再者,澳門要加快建設大灣區的步伐,加強區域規劃銜接和分工協同,做好“綠色+”的政策設計,在塑造“碳中和”城市的美好願景中,為解決大灣區各個城市的痛點,找到更多先進的治理經驗和治理方案,為現代金融業、中醫藥產業、會議會展業,集聚更多的創新要素和國際資源,助力多元產業跑出轉型發展的加速度。
他續指,澳門展貿協會、粵港澳大灣區城市會展聯盟、粵澳工商聯會作為愛國愛澳的團體,我們高度重視圍繞著世界發展趨勢、國家發展方向,以及城市治理的痛點和產業發展的路向,設計各種會展項目,希望透過“會議+”、“會展+”的方式,匯集世界各地危機治理的先進經驗、聯動區內區外的綠色新興產業,發揮會展的乘數效應,為粵港澳大灣區各個城市經濟社會的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和動力變革,提供智力支撐和產業合作平台。
對於舉辦是次論壇及展覽的目的,他表示,期望藉此論壇及展覽,促進大生態下各個行業,交流合作、抱團取暖、危中尋機,為保住會展業行業基礎,走出疫情困境,盡一份責、出一份力。即使因為疫情的關係,國際環境危機治理論壇及展覽活動,遇到不少的挑戰,香港和海外的專家和展商沒辦法來到澳門,活動的時間也一度出現延遲,但是在特區政府、中聯辦、國內外專家學者,本澳企業、社團、媒體,以及大灣區同業的大力支持下,活動得以順利舉辦。
最後他期望,能有更多的官員、更多的團體、更多的企業,參與到綠色發展、綠色生活的行列中來,一起為經濟社會綠色高質量轉型努力,為我們的子孫後代,留下更加美好的環境、更加幸福的未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