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作為“一國兩制”下橫琴與澳門互聯互通的標誌性工程,橫琴口岸於8月18日正式啟用,這是繼港珠澳大橋後,又一個採用“合作查檢,一次放行”新型通關模式的口岸,並實行24小時通關,成為珠澳合作開發橫琴的新支點、新平台、新樞紐。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賀一誠在橫琴新口岸通關儀式上表示,橫琴是澳門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最佳平台,推進珠澳社會、民生、經濟進一步融合發展。
橫琴新口岸通關儀式於8月18日上午10時假橫琴新口岸內舉行,全國政協主席副主任何厚鏵、廣東省省長馬興瑞、澳門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賀一誠、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副主任鄧中華、中央人民政府駐澳門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副主任嚴植嬋、外交部駐澳門特別行政區特派員公署署理特派員王冬、中國人民解放軍駐澳門部隊政委孫文舉、武警廣東省總隊政委王亞東、海關總署黨組成員及國家口岸管理辦公室主任張廣志、海關總署黨委委員及國家口岸管理辦公室主任黃冠勝、國家移民管理局(中華人民共和國出入境管理局)副局長曲雲海等嘉賓出席了通關儀式。
馬興瑞在通關儀式致辭時指出,橫琴新區是粵澳合作的重點、重要的平台,肩負著澳門發展空間,促進澳門產業多元發展的重大歷史使命。他也表示,橫琴有粵澳合作的先天優勢,要加強政策扶持,豐富合作內涵,拓展合作空間,發展新興產業,促進澳門經濟發展更具活力。
賀一誠在致辭上表示,橫琴是澳門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最佳平台。因此橫琴新口岸的開通,不僅有利於兩地人員財貨往來更加便捷,而且更有利於吸引澳門居民到橫琴工作、投資和生活,推進珠澳社會、民生、經濟進一步融合發展。他指出,橫琴新口岸的開通標誌著粵澳基礎設施向互聯互通的目標又邁進了一大步,相信未來澳門與珠海在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和合作發展程度,完全有條件走在大灣區城市群的前列。最後他表示,橫琴新口岸建設和管理採用了前所未有的合作模式,對粵澳雙方來說都是一項新的嘗試。橫琴新口岸的新型合作模式,可以說是進一步豐富了“一國兩制”的內涵,為特別行政區與內地合作樹立了新的典範、提供了新的借鑑。
橫琴口岸新旅檢區域正式開通後,澳方口岸部門將遷至橫琴口岸澳門側進行執法,兩地口岸之間“兩點一線、隔橋相望”的歷史隨之終結,立體、創新、交融的橫琴口岸,如同一塊巨大磁鐵,將同宗同源、血脈相連的兩地居民更加緊密地聯繫在一起,也將拱北海關與澳門口岸執法單位的“三互”合作推向縱深。
兩地合作 檢疫安保防線升級
在橫琴口岸新旅檢區域,海關實行“合作查驗、一次放行”衛生檢疫通關模式,應用全國最先進的智能CT機、“數字海關”可視化系統等一系列舉措都將推動著粵澳深度合作區的創新發展,為“一國兩制”實踐注入新的活力。
據悉,橫琴口岸設計日旅客通關量可22萬人次,年旅客通關量達8000萬人次。為進一步強化監管、優化服務,海關配備了全國最先進的智能CT機、自動分揀線、智慧旅檢等智能設備。其中,目前國內最先進、最智能、口徑最大的高帶速智能CT機可快速對旅客行李物品進行非侵入式查驗,還能在數秒內快速識別毒品、槍支等違禁品。同時,針對珠澳口岸過關人群的獨特性,可完成對重點物品數量監測的動態調整,從而實現對“水客”的精准有效打擊。
物暢其流 經貿往來更為密切
目前,拱北海關還在橫琴複製推廣自貿試驗片區的各項優惠政策,落實《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推出支持橫琴高水平開放建設措施11項,助力粵澳合作重大項目和平臺建設。構建暫存倉儲“前店後倉”業務模式,實現暫存橫琴貨物24小時內送達澳門消費者。支持粵澳合作發展中醫藥產業,充分發揮橫琴粵澳合作中醫藥科技產業園載體作用,優化生物製品、血液及其製品等進境特殊物品檢疫審批,在確保“檢疫准入”的前提下將審批時限壓縮至10個工作日內。促進珠澳會展業協同發展,對需辦理強制性產品認證的入境展品實行“入區登記、分類監管”模式,量身定制“駐場監管”“預約通關”“專用通道”“集中查驗”等便利服務。
橫琴口岸新旅檢區域正式開通後,拱北海關將進一步協同珠澳兩地政府、社會各界,努力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合作的先進範式,為促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推動珠海經濟特區“二次創業”加快發展作出海關貢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