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二〇一九年之前」出版報紙 及 實時發佈之即時資訊
 
 
文創賦予“爛鬼樓”新的生命

2020年7月22日    即時資訊


在澳門的鬧市中隱藏著一條被俗稱為“爛鬼樓”的老街,見文釋義,估計不少人可能想像到這不是個好地方,起碼不值一遊,但是錯了,昔日的“爛鬼樓”現在已經變成了一條融合著中西文化、古今玩耍,展示並正在孕育著創意文化產品,以及成為旅遊打卡的街區,而更吸引人的莫過於這裡的水晶博物館、文藝們,以及珍藏著世界各國可樂瓶的可樂博物館,它們無不一一顯示澳門文化創意行業之悄然興起。然而這裡還有另一面就是,對老玉、新玉的玉器飾物,古董文物、古老傢俱的愛好者來說,必然是尋寶的好去處;對於對西方美食,或者澳門美食情有獨鐘的美食家,近在咫尺就可以饕餮大餐一頓;不遠處的澳門著名小吃、豬扒包,以及令人難忘的葡國葡撻熱情在吆喝著食客,或坐在街口pace咖啡館慢慢品嘗著來自世界多個國家的咖啡,除了藍山口味、還有什麼摩卡、拿鐵、維也納等等口味齊全,可謂五花八門,要熱的有熱的,要凍的有冰鎮的,同樣五花八門,任君選擇。

其實關前正街是澳門一條最古老的街道之一,當年康熙在此設立海關,並設“關部行台”,是外國人進入澳門的必經之路。顧名思義,這就很容易理解為什麼叫關前正街了。正是由於它在歷史上既特殊又重要的地位,令到它曾經叱吒風雲而又無比繁華的商業街區。然而一場無情的大火,毀滅的雖然是一棟樓,但是受影響的卻是一條街,生意日漸衰落,故而昔日的關前正街被稱為“爛鬼樓”,一條街的街名居然被一棟樓代稱,它與現在永樂戲院旁邊的天光墟一樣,成了“跳蚤市場”,地攤貨佔領了這個昔日繁華的街道。

關前正街地處民生區,又與澳門旅遊勝地大三巴近在咫尺,沉甸甸的歷史,獨特的地理位置,以及原有的優質資源,回歸後,得到特區政府重視,在舊城區改造措施,以及坊間活化聲中,文化局有意將其將其策劃成為文創區。這是一個以文化創意為依託,充分利用其歷史和文化價值,建立一種與周邊環境共生同存關係的文化創意區。

關前正街已經成為瞭解澳門,認識澳門的出發點。如此看來,現在應該是給“爛鬼樓”正名的時候了。其實“爛鬼樓”已經悄然地在正名,這裡已經成為市民對往事尋蹤覓跡,瞭解現實澳門、學習文化創意的地方,是旅客瞭解澳門世界文化遺產、瞭解澳門舊城區的打卡點。昔日的繁華再現,並堪比從前。

百強與他的文藝門

百強是一位年輕的藝術家,他是一位土生葡人,他成長的路既複雜又平坦,少年時期的他,曾經有過不稱心如意或者說經歷了不一樣的叛逆期,覺醒了的他,開始了尋夢人生。他在澳門理工學院就讀音樂專業,畢業後成為了頗有名氣的音樂人,其後又喜歡上了畫畫。半路出家的他,一次到台灣參加畫展,在展場他一邊參展,一邊畫畫,居然一幅正在畫但還沒有完工的作品,被台灣一名同為畫家的人訂購,可想而知他在畫畫方面也是有天分的。

再後來百強踏上了文化創意的路,再一次顯露他在藝術天分的與眾不同。藝術往往靠靈感發現,就有如音樂家將譜寫出旋律音符,畫家將拼湊出色彩線塊一樣,百強既有音樂家旋律音符的專業,又有畫家色彩線塊做底蘊,讓他後來踏上文化創意之路如魚得水。

也許這就是藝術的相通性,就像德國女鋼琴家舒曼說的:“在一個藝術家心目中,詩歌卻變成了圖畫,而音樂家則善於把圖畫用聲音體現出來”一樣,百強“以心靈映射萬象,帶山川而立言”,他的文化創意作品善於取材於澳門中西文化交融之中,又或身邊的人和事,而散發出不一樣的魅力。就以今年發生的新冠肺炎疫情為例,雖然澳門所有餐廳均按照特區政府要求做足防控措施,包括提供消毒洗手液,但食客還是因心理因素,仍然躊躇不前,不敢進入就餐。百強有感於此,產生了製作一種與眾不同的洗手液的想法。

他為他的洗手液命名為“森羅格茶樹油精華酒精搓手液”。聖羅格是一位被世界頌傳的稱為瘟疫之主保的聖人,他的一生中在瘟疫前,無論在醫院、街上、房屋內,他都以最大的關切去服務病人。聖羅格在澳門並不陌生,為紀念他,澳門曾經有一條街還他的名字命名。百強用聖羅格作為牌子,令到食客產生了一種有聖人保佑的感覺,心理得到安慰,而產生了安全感,心安理得進入消費。百強的創意得到很多食肆認可,甫一推出紛紛購買。

百強是特區政府文化產業委員會委員,關前正街是特區政府有意打造的文創區,在文產基金的支持下,他在關前正街租借了一棟面積不算很大的樓房,他給這個門面起名為“文藝門”。他解釋,“文藝門”的“文”代表了文化文學,“藝”代表了藝術,“門”即是代表了澳門的門戶。顧名思義,這是一個文創綜合體,但它兼顧著寄賣文創商品。“文藝門”集中了眾多正在奔走在文創路上的青年人創意產品,種類繁多,包括有衣服、手袋、新舊圖書等數百種類。

“文藝門”是文創青年圓夢的搖籃,初出道的文創青年,他們的產品憑個人能力難以推出市場,再加上資金有限,難以承受鋪租高昂的租金,而對踏入創業之路望而卻步。“文藝門”既為文創青年解決了推廣售賣產品商鋪問題,又降低了經營皮費。這就是“文藝門”與百強的成功之處,更是特區政府在發展文化產業中的點滴體現。

“文藝門”的牌子打響了,曾經進進出出這裡的文創青年究竟有多少,寄售了多少文創產品,估計百強也難以一一數來,但是從這裡走出去的文化創青年,不少成為創業成功者,這裡為關前正街走向文創區作出了示範作用。

鄧海強的水晶設計走上創意之道

如果說說“文藝們”是孕育澳門青年文化創意人的搖籃,百強這個搖籃的編織者,他用自己的故事,帶領著一些青年人走上了文化創意之路,那麼水晶博物館就是澳門獨有的水晶系列產品誕生地,鄧海強是水晶創意掌舵人。

澳門水晶博物館隸屬水精之戀集團,該集團是中國最大的天然水晶連鎖集團。澳門水晶博物館在關前正街的街頭,博物館所展示之用水晶原礦石製造出來的水晶系列產品,在澳門文化創意方面獨領風騷,別具一格,並且在內地,尤其大灣區打響了名堂。水精之戀董事總經理鄧海強在中國與葡語國家經貿和服務合作平臺中,是中國第一位與巴西簽署水晶礦産合作協議的澳門人,他參與收購了巴西數座水晶礦,並在江蘇連雲港東海政府的支持下,在該地建立了規模比較大的水晶礦加工生産基地,產品遠銷國內外。鄧先生已經不滿足於用水晶製造飾物,他根據《本草綱目》記載白水晶可以增強肺部抵抗力的原藥理,用巴西白水晶研發了茶具及電飯煲膽,令到水晶在奢侈飾品中脫穎而出,另闢蹊徑,他不但讓水晶茶具泡出的茶更香濃潤滑,水晶電飯鍋膽熬出來的粥特別軟糯甘香,回味無窮,更重要的是具有一定的藥用價值。

鄧先生沒有滿足於此,他繼續策劃他的水晶創意設計系列品牌,最近研發的水晶石磨已經成功,推出市場試用,磨出來的芝麻糊特別細膩,回味無窮。

鄧海強說,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對高品質生活追求也越來越高,不同階層的人對產品質量及用途有不同的需求,他希望今後利用水晶原礦石創意設計出更多的符合各個不同階層人們需求的產品。

關前正街南北走向,長大概只有300左右,最寬處不到5,站在南面往北看,街口頭一座建築是水晶博物館,雖然樓高只有5層,其餘的多數為34樓,但是活化後,商鋪無不散發出他的存在感,老舊的路上鋪上葡國石仔,墻上的塗鴉,與街中懸掛的燈飾與各類裝飾物相互映照,散發出這裡濃濃的文化與創意氛圍;站在北面的街口往南看,低矮的樓房與遠處高高矗立的新葡京連成一線,仿佛在訴說著澳門的過去與現在:它們一樣繁華,一樣具有吸引力,在訴說著關前正街文創區以文化創意啟動經濟,以文化為依託帶動旅遊的故事。

 


 
<<上一篇    下一篇>>     << 返回即時資訊
 

 

新聞出版局登記編號 336號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承認之法律有效刊物

第一版
第二版 第三版 第四版
2022年12月29日 第763期 共4版
 



澳門會展經濟報  版權所有  未經同意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10 macaucee.com.mo,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澳門羅理基博士大馬路600E第一國際商業中心1005室 

Add︰No. 600E, AV. Dr. Rodrigo Rodrigues, Edif. First International Commercial Center. Room 1005, Macao

   電話 Tel︰8532870 5239        傳真 Fax︰8532870 5548       Email︰macaucee@yahoo.com.hk

web site traffic statis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