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二〇一九年之前」出版報紙 及 實時發佈之即時資訊
 
 
為新興產業發展創造基本條件

2016年11月28日    即時資訊

 在特區政府二零一七財政年度施政報告中,關於“培育新興產業發展,推動經濟適度多元”的具體施政安排有:“明年,政府會逐步落實特區五年規劃中培育新興產業的各項計劃。同時,完善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統計指標體系。政府進一步發揮自身獨特優勢,加快培育會展業產業鏈,支持業界競投更多世界各地具影響力的會展活動落戶澳門,不斷提升會展活動的專業水平和成效,吸引更多優質的高端商務旅客,促進本地更多行業和中小企的發展。加大對文化創意產業的培育和推動,做好文創產業的專業和管理人才培訓工作,加強網絡資訊平臺的應用,組織本澳原創文創品牌參加國際展銷活動。塑造澳門品牌,推動文創企業發展。加大橫琴粵澳合作中醫藥科技產業園的資源投入,完成科研總部大樓和科研檢測大樓等硬件建設工作。幫助園區內企業及澳門相關企業在葡語國家推廣產品,加強中醫藥文化國際培訓與推廣。研究發展以融資租賃及財富管理業務為重點的特色金融;完善有關法規制度,爭取大型融資租賃公司落戶澳門,推進建設中葡貿易人民幣結算平臺”。所以目前來看特區政府擬發展的新興產業主要是:會展業、文化創意產業、中醫藥產業、特色金融產業。

但任何一個產業,都至少需要有一定數量和素質的從業人員,才能支撐起一個產業的基本規模,也才能使該產業有競爭力可言。而本澳總人口數量較少,區區三四十萬的勞動人口僅從數量上看可能就難以支撐起四個有一定競爭力的新興產業;而由於總人口的限制,優秀人才的數量也會受到相應的限制,使得本澳也會相應的缺乏能夠推動相關產業發展的“領軍人物”。所以雖然由於土地面積所限,總人口增加確實會給澳門帶來一些新的問題,但就“培育新興產業發展,推動經濟適度多元”而言,總人口數量太少畢竟是限制澳門發展的一大“瓶頸”。

對這一“瓶頸”問題,應該說特區政府也早已是“心中有數”並想設法解決的。在二零一二年十一月特區政府政策研究室就公佈了《澳門特別行政區人口政策框架》諮詢文本,正式展開了爲期三個月的人口政策公衆諮詢。該文本認爲,在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下,本澳面臨著不少涉及人口政策的問題和挑戰,其中包括人口素質需加速提升、人口呈現老齡化的趨勢、出生人口不足以保證人口自然更替,以及勞動力總量不足等;由於澳門已踏入社會發展新階段,人口素質有待提高,人口老化、人力資源不足等問題成為澳門未來發展的瓶頸;爲解決人口問題,需要一套符合居民福祉和社會發展需要的人口政策,以促進未來可持續發展。此後在二零一三年四月二十五日,行政長官崔世安出席立法會回答立法議員們的提問,他在談到“制約澳門發展的突出問題”時,認爲土地、人才、政府施政水平、博彩業“一業獨大”是當前制約澳門發展的突出問題,這些問題的解決不能僅靠政府,而需要依靠整個社會的共同努力。而在“人才”方面,崔世安認爲需要關心人口的數量、各類人才的需求、需要加大高等教育、非高等教育的支持力度,同時讓過去未有機會接受高等教育、非高等教育的澳門人士有進修的機會,有利向上流動。崔世安當時還透露,二零一六年澳門將會有多個綜合項目落成,屆時需要大量人才,博企的招聘人資條件肯定優於市場,人才易錯配、大量投入博彩業,相信屆時將會進一步拉緊中小企的人資狀況;在人才很可能會不足的情況下,現階段就應該未雨綢繆,在不影響本地人就業及向上流動的前提下,研究吸納在澳學習的專才在澳服務,帶動本澳經濟一同成長。這些就顯示特區政府及行政長官本人都曾考慮過如何解決澳門的總人口數量太少的這一問題。

但對於崔世安所透露的“研究吸納在澳學習的專才在澳服務”,當時澳門社會可謂是“群情激奮”,多位有影響力的公眾人物都明確表示反對或認爲無必要吸納外地在澳學生留澳工作,這些反對意見的理由歸納起來主要有這樣幾點:一是對澳門是否真正缺乏人力資源尚缺乏科學調查和具體數據;二是澳門目前已有輸入外勞和技術移民的政策,無須再考慮吸納外地在澳學生留澳工作;三是吸納外地生留澳工作就會減少澳門本地生的就業機會,損害澳門本地生的利益;四是澳門目前主要是通過粵澳合作來在橫琴、南海等地發展的非博彩項目,澳門本地幷不需要更多的人力資源,因此無必要吸納外地生留澳工作。有一位立法議員當時甚至提出了這樣的質問:“那是否外地生就是人才,澳門學生就是蠢材?”可能正是因為坊間的這些反對意見,所以現在特區政府及行政長官本人,都不再公開表示會考慮“研究吸納在澳學習的專才在澳服務”。在特區政府二零一七年財政年度施政報告中,涉及增加勞動人口的內容,也僅有“繼續推行‘海外本澳人才短期回澳工作先導計劃’,吸引在外的澳門人才回澳發展”。

但僅靠“吸引在外的澳門人才回澳發展”能否為本澳增加足夠的新興產業從業人員?值得質疑。不解決本澳總勞動人口數量太少這一問題,很可能會使本澳的新興產業發展缺少必要的基本條件。所以本澳各界尤其是特區政府可能不應該空談“培育新興產業發展”,而更應該考慮如何為本澳的新興產業發展,創造包括相對比較充裕的人力資源供應等必要的基本條件。

秋思

 
<<上一篇    下一篇>>     << 返回即時資訊
 

 

新聞出版局登記編號 336號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承認之法律有效刊物

第一版
第二版 第三版 第四版
2022年12月29日 第763期 共4版
 



澳門會展經濟報  版權所有  未經同意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10 macaucee.com.mo,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澳門羅理基博士大馬路600E第一國際商業中心1005室 

Add︰No. 600E, AV. Dr. Rodrigo Rodrigues, Edif. First International Commercial Center. Room 1005, Macao

   電話 Tel︰8532870 5239        傳真 Fax︰8532870 5548       Email︰macaucee@yahoo.com.hk

web site traffic statis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