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由澳門大學及澳門會議展覽業協會合辦的“澳門大數據公開論壇2016",於11月18日下午在澳大劉少榮樓舉行。世界知名的大數據領域專家齊聚一堂,與公眾分享和探討大數據現狀及其在不同範疇的應用及發展潛力。
本次論壇由澳大副校長(學術)講座教授倪明選主持,三位大數據專家包括香港科技大學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系系主任楊強、陳雷,以及微軟亞洲研究院鄭宇,分別以“強化遷移學習:一個目標驅動和個性化的人工智慧平台"、“基於大數據的空間眾包:機遇與挑戰"和“城市計算:大數據驅動城市智能"為題進行演講。
大數據又稱巨量資料,其定義是容量、速度及多樣性,資料來源更多元、種類繁多,而且大多是非結構性資料。大數據已能廣泛應用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提升服務品質、增加管理效率、了解客戶習慣、改善個人理財及醫療衛生等。
楊強認為,人工智能發展的過程包括深入學習、強化學習和遷移學習,其成功的五個必要條件包括大資料、問題邊界清晰、外部回饋、計算資源和頂級數據科學家,強化學習和遷移學習分別能夠提供的回饋和適應性是單獨的深度學習模型所不具備的。深度學習已有很大的成功,但這個階段不是里程碑,未來還要深挖,要使用強化學習,使用遷移學習來做個性化設置,這樣不僅在大數據方面能夠掌握,在小數據領域也可以做到人性化的應用。
至於澳門發展智慧城市方面,他在受訪時認為就是用數據來治理城市,因此面臨的第一個問題就是如何收集數據,包括交通、天氣、遊客以及政府服務的數據;而第二個問題,就是把這些服務用機器人的方式實現自動化,過去很多銀行、政府、醫院等服務方面,有很多用戶體驗不好的地方存在,未來有了這些能夠自動做決策的系統就能大大減緩這些問題,並且提高客戶體驗。
陳雷亦在受訪時提到對澳門建設智慧城市的看法,他認為港澳地區在建設智慧城市方面存在一定的相似之處,兩地政府在數據的管理方面都較公開。智慧城市的存在建立在數據上,沒有數據的話無法進行任何智慧的建設,所謂的智慧就是要讓機器來幫助人類做決定,因此第一步是要先數據採集回來,讓人做一些標註,然後讓機器做其他簡單的工作。他還認為建設智慧城市面臨最大的瓶頸實際就是部分數據不足,任何智慧都應該以數據來說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