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根據專業服務機構德勤中國全國上巿業務組就香港新股巿場的最新分析,香港多年來致力吸引來自非中國大陸地區企業的新股上巿,近年已見成績,進一步有助香港新股巿場走向多元化。與此同時,香港新股巿場吸引不同業務規模、行業和集資規模的新股能力,以及香港股巿的國際投資者基礎和龐大的流動資金,均為澳門眾多中小企業帶來另一理想集資途徑,以及在國際巿場上建立聲譽,有助增強澳門企業競爭力,推動澳門產業多元化發展。
截至2016年9月30日,香港有71隻新股上巿集資總額達1,343億港元。當中42隻是來自中國大陸地區以外的企業,佔新股上市總數的59%,比2015年同期的49%多10個百份點,與2014年同期的28%相比,大幅度上升31個百份點。而截至2016年10月31日,有關比例更攀升至60%,而該類非中國大陸地區企業新股均是小型集資規模(即集資額為2億美元或以下) ,可見許多中小企業也都借助香港資本巿場平臺的深廣度融資來支持長遠發展。
以新股行業劃分(按數目計) ,今年首10個月上巿的新股當中,有一半是來自包括旅遊消閒的消費和零售業(24%),以及房地產及相關行業(26%),包括建築承建和屋苑管理服務等,其次為包括新經濟板塊在內的資訊科技、傳媒和電訊業(17%)。
至於新股平均集資規模,即撇除10億美元或以上的超大規模發行之外,今年首10個月,主板的平均集資規模為8.3億港元,創業板的為1.1億港元,兩者均屬於小型集資規模的金額。而以新股數目計,除了超大型和大型發行,86%的新股發行規模都是屬於中小型。
德勤中國全國上巿業務組聯席領導合夥人歐振興先生表示: 「過去多年,香港都位列全球新股巿場集資排行榜五甲之內,當中2015年更是位列首席,2013年和2014年均奪得亞軍。而截至2016年10月31日,我們的初步數字統計分析顯示,香港新股巿場強勢依然,得以穩佔首位。在今年餘下兩個月,隨著人民幣納入IMF特別提款權、大陸保險資金參與滬港通,以及深港通稍後開通,預料可以抵消美國加息預期增加的壓力,會為巿場帶來穩定,有利新股上巿活動,令到香港有望蟬聯冠軍寶座。因此我們也預測,2016年全年香港將會有115隻新股上巿融資2,000億港元。由此看來,業務表現或商業模式可觀的澳門企業要踏足香港這個活躍而資金充裕的新股巿場建立國際名聲,實非難事。」
德勤中國澳門分所常務董事鄭偉傑先生指出,近年來,在配合中央及澳門政府不斷積極推動產業多元化的政策下,澳門本土企業都通過發展更多不同的業務,協助推動休閒旅遊業的發展,這些企業也需要資金或國際投資者的支持發展。另外香港與澳門地利和文化相近,加上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都有助澳門本土企業在香港發掘更多不同的融資途徑,而通過在活躍的香港新股巿場取得上巿地位,將為澳門企業造大造強成為國際企業重要第一步。上述的巿場分析亦代表香港也可以為澳門中小企業帶來重重的融資機會。
歐先生補充道,截至2016年10月31日,香港交易所正在處理大約140多宗上巿申請個案,當中也有來自澳門的企業。由於香港巿場資金暢旺,目前已有澳門企業密鑼緊鼓,籌劃明年擇機赴港上巿。
有見及此,德勤中國全國上巿業務組今天假澳門旅遊塔會展娛樂中心舉行「德勤中國香港上巿研討會(澳門站) :打造成功國際上巿企業」,邀請澳門中小企業與德勤中國、香港交易所以及申銀萬國的資深代表,一起討論澳門企業在香港上市過程中的常見問題,包括上市時機、地點和賣點、財務處理、稅務考慮和企業管治等。希望通過專家分享及案例分析,能夠協助澳門中小企業更能準確地把握上市的窗口,全面妥善規劃到香港上市的成功之路。
自2009年至2016年10月底,以主板新股數目和集資額累積計算,德勤中國一直領導香港IPO服務,而期間德勤中國所協助澳門企業的上巿數目和其集資總額,也是處於領導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