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二〇一九年之前」出版報紙 及 實時發佈之即時資訊
 
 
新青協探討一小時生活圈

2016年10月6日    即時資訊

【本報訊】為了讓本澳年青人對粵澳融合、跨區生活有更深層的瞭解,日前澳門 中華新青年協會以「一小時生活圈」為題,舉辦了一場討論會,由新青協房屋政策關注組召集人陳偉斌主持,十多位青年參加。參加者普 遍關注跨區生活的時間成本、生活質素、醫療、治安等問題,並認為 現時所提及的一小時生活圈,更多的是一小時旅遊圈,或會促使本澳市民的生活成本加大。

在討論會上,主持人陳偉斌主要集中介紹珠海——現時對於澳門來說具備一小時生活圈概念的城市,他簡介了珠海市不同的生活區塊、 兩地樓市比較,及現時主要往來兩地的人員等,並指出珠海與澳門分 別有不同的過境方式,人們來往兩地,除了需要考量時間成本外,交通成本也是不可能迴避的成本。及後,參加者亦互相討論其對跨境 生活的接受程度,有參加者表示,珠海的房價及生活指數相對較低, 居住空間大,環境較好,選擇較多樣化,但其衛生、醫療、治安、跨境的不便等等或是令本澳市民對跨境生活卻步的因素。

隨著港珠澳大橋的建成,區域合作越見緊密,一小時生活圈亦逐漸變成現實,但陳偉斌認為綜合各方因素,澳門市民未必都願意離澳居住 、生活,甚至上班。他指出,由於硬件原因,粵澳跨區交通未夠便捷 ,實際上澳門市民能夠以一小時到達的生活圈子,最遠大概只能到中山,而且隨著本澳的交通越發嚴峻,由澳門半島前往氹仔, 或由路環前來澳門上班,已經要花接近一小時。亦有參加者表示, 一小時的交通時間算是可接受範圍中的極限, 生活在澳門所花費的時間成本越來越多,也預視到跨區生活的時間成本會以幾何級數倍升,這將減少人們離澳居住和生活的意願。

 陳偉斌認為,對於自小生活在澳門的市民來說,每天花費半小時的生活時間成本已成習慣,但觀乎很多的國際性都市, 跨區生活其實是普遍現象,如:香港、北上廣、倫敦、紐約等, 當地的市民都需要有相應的付出,生活的時間成本只是其中之一。他指出,對於澳門這個小城來説,隨著粵澳的交流及融合,跨區、 跨境快捷方便的往來是趨勢,如何創設條件令兩地往來更便捷, 以滿足跨境居住、工作的民生需求, 是需要兩地共同處理及探討的重要議題。陳偉斌強調,一小時生活圈所體現的更多是個人的選擇,大家需要權衡自身的時間 、金錢、實際情況作出取捨,以選擇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

 
<<上一篇    下一篇>>     << 返回即時資訊
 

 

新聞出版局登記編號 336號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承認之法律有效刊物

第一版
第二版 第三版 第四版
2022年12月29日 第763期 共4版
 



澳門會展經濟報  版權所有  未經同意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10 macaucee.com.mo,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澳門羅理基博士大馬路600E第一國際商業中心1005室 

Add︰No. 600E, AV. Dr. Rodrigo Rodrigues, Edif. First International Commercial Center. Room 1005, Macao

   電話 Tel︰8532870 5239        傳真 Fax︰8532870 5548       Email︰macaucee@yahoo.com.hk

web site traffic statistics